贵德厅
清乾隆五十七年 (1792) 置,属西宁府。治所即今青海贵德县。1913年改为贵德县。
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置,治今青海省贵德县。属西宁府。1913年降为县。
清乾隆五十七年 (1792) 置,属西宁府。治所即今青海贵德县。1913年改为贵德县。
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置,治今青海省贵德县。属西宁府。1913年降为县。
又作嶂石岩。即今河北赞皇县西南部嶂石岩。《清一统志·正定府》: 障石岩 “在赞皇县西南一百十里。其峰峻秀挺拔,上有石乳泉”。
又称西山城。汉唐时于阗国都城。在今新疆和田市西二十里约特干遗址。《汉书·西域传·于阗国》:“于阗国,王治西城……于阗之西,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河源出焉。多玉石。”
隋大业初改连州置,治所在桂阳县 (今广东连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连州市、阳山县及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连南瑶族自治县地。唐武德四年(621) 复为连州。隋大业三年(607年)改连州置,治桂阳县(今广东连
即淅水上源。在今河南卢氏县南及西峡县境。《清史稿·地理志》 南阳府内乡县: “淅水自卢氏入,径修阳故城,一曰汤河,俗名黄沙五渡。”
①即今北京市西北颐和园内万寿山。元称瓮山,相传有老人凿石得瓮而得名。为元通惠河主要水源。《元史·河渠志》: “白浮瓮山,即通惠河上源之所出也。” 清乾隆十六年 (1751) 改名万寿山。②在今陕西紫阳
在今青海祁连县东南。《隋书·炀帝记》:大业五年(609),隋炀帝西巡,“(吐谷)浑主伏允以数十骑遁出,遣其名王诈称伏允,保车我真山”。即此。
在今广东中山市东南。《清一统志·广州府》:乌岩山“在香山县(今中山市)东南七十里。东北抵云梯,西北抵相合,西界香炉,北为千秋岭、红旗峒诸山,迤逦赴海,岩崖幽暗,人迹罕到。宋末,邓光荐避乱居此”。南宋邓
①晋之冥安县。治所即今甘肃安西县东南锁阳城。《晋书·地理志》 讹作宜安县。②隋义宁元年 (617) 置。属巨鹿郡。治所在今河北藁城市西南宜安村。唐武德初属廉州。四年(621) 废。
唐贞观三年(629) 析薛城县置,属维州。《元和志》 卷32盐溪县: “有盐溪村,因为名。” 治所在今四川理县北不孟乡境。永徽元年 (650) 省入定廉县。古县名。唐贞观二年(628年)析薛城县置,治
唐天宝前置羁縻州,属雅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宝兴县境。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