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象州

象州

隋开皇十一年 (591) 置,治所在桂林县(今广西象州县东南上古城村)。《新唐书·地理志》象州: “以象山为州名。” 大业二年 (606) 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治所在武德县 (今象州县西北三十里),贞观十三年 (639) 徙治武化县 (在象州县东北)。天宝元年 (742) 改为象山郡,乾元元年(758) 复为象州。辖境相当今广西象州、武宣等县地。大历十一年 (776) 移治阳寿县 (今象州县)。南宋景定三年 (1262) 徙治来宾县蓬莱镇 (今来宾县东南蓬莱州)。元至元十五年 (1278) 升为象州路,治所还治阳寿县 (今象州县)。大德后复降为象州,属广西路。明洪武二年 (1369) 省阳寿县入州,属柳州府。1912年改为象县。


隋开皇十一年(591年)置,治桂林县(今广西象州县东南上古城)。因界内象山得名。大业二年(606年)废。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治武德县(今象州县西北)。贞观十二年(638年)移治武化县(今象州县东北),大历十一年(776年)移治阳寿县(今象州县),天宝元年(742年)改为象山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名象州。辖有今象州、武宣两县地。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又移治来宾县(今广西来宾市东南旧来宾)。辖境又增今来宾市东部地。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为象州路,大德后仍降为象州,治所复移还阳寿县(今象州县)。1912年降为象县。


猜你喜欢

  • 石山郡

    北周闵帝元年(557)改东遂守郡置,属遂州。治所在方义县(今四川遂宁市)。辖境相当今四川遂宁市大部地。隋开皇三年(583)废。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以东遂宁郡改名,治方义县(今四川遂宁市)。辖境相

  • 蜢濮者山

    亦作蜢䗱者石山。 在今云南凤庆县东北二百四十里。《方舆纪要》 卷118顺宁府: 蜢濮者山“土少石多,高峻骨立,宛如鬼工削成。下有聚落,俗呼蜢濮者”。

  • 北丰县

    ①东汉末置,属辽东郡。治所即今辽宁瓦房店市。西晋废。②1947年改西安县置,属辽北省。治所即今吉林辽源市。1949年复改西安县。(1)古县名。东汉末置,治今辽宁省瓦房店市。属辽东郡。西晋废。《资治通鉴

  • 凉水泉子

    ①即今辽宁西丰县南凉泉镇。伪满康德五年 《西丰县志》 卷4: 凉泉 (镇) 在 “ (县) 南五十里”。②即今吉林珲春市西北图们江北岸凉水镇,隔江与朝鲜对境。清光绪 《珲春境内村屯里数》: 西 “凉水

  • 清涟寺

    在今浙州杭州市西。五代晋天福三年(938) 吴越国建净空禅院,宋理宗时改名玉泉寺,清康熙中改为清涟寺。寺内有玉泉。

  • 洪都府

    元至正二十二年 (1362) 朱元璋改龙兴路置,为江西行省治。治所在今江西南昌、新建二县(今江西南昌市)。辖境相当今江西南昌、新建、丰城、进贤、奉新、靖安、武宁、修水等市县地。至正二十三年 (1363

  • 期城县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南阳县置,属伊州。治所在今河南郏县西北。大业初属襄城郡,四年(608) 废入郏城县。唐武德元年 (618) 复置,属汝州,贞观元年 (627) 废。古县名。唐武德元年(61

  • 黄花台 (臺)

    在今河北馆陶县境。《方舆纪要》卷34馆陶县: “黄花台在县西南二十里。相传汉馆陶公主所筑。”

  • 悦江

    即今四川泸县、泸州市境之龙溪河。《清一统志·泸州》: 悦江“在州东北二十里。源出荣昌县白马洞,流入州境龙马潭,入大江”。

  • 光相寺

    原名普光寺。唐宋时名光相寺。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金顶上。《方舆纪要》卷52嘉定府:光相寺“自白水至寺,历八十四盘,山径如线,可通登跻,如是者六十里至峰顶,即普贤示现之处。寺屋皆以板为之”。南宋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