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真水
当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百灵庙镇) 北之艾不盖河。《新唐书·地理志》 夏州塞外道: “二百三十里至帝割达城,又东北至诺真水汊。”
古水名。即今内蒙古自治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境内艾不盖河。唐景龙二年(708年)朔方道大总管张仁愿为防突厥,以论弓仁为朔方军前锋游弈使,戍此为逻卫。
当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百灵庙镇) 北之艾不盖河。《新唐书·地理志》 夏州塞外道: “二百三十里至帝割达城,又东北至诺真水汊。”
古水名。即今内蒙古自治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境内艾不盖河。唐景龙二年(708年)朔方道大总管张仁愿为防突厥,以论弓仁为朔方军前锋游弈使,戍此为逻卫。
亦译作鹤悉那、吉兹尼、哥疾宁。即今阿富汗喀布尔西南加兹尼。《北史·西域传》:伽色尼国“都伽色尼城,在悉万斤南。……土出赤盐,多五果”。
即今江西宁都县东之东龙。《清一统志·宁都州》:东陇隘“在州东八十里”。
蒙古太宗八年(1236)置,治所在永年县(今河北永年县东南城关镇)。宪宗二年(1252)改为洺磁路。蒙古太宗八年(1236年)置,治永年县(今河北永年县东南永年)。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武安、邯郸、永年、曲
东晋太元十五年 (390) 侨置,属南汉中郡。治所在今四川德阳市境。南齐废。
北宋改硖州置,治所在夷陵县 (今湖北宜昌市)。辖境相当今湖北宜昌、枝城、长阳、远安等市县地。建炎中,移治石鼻山 (今宜昌县西北); 绍兴五年 (1135) 复还旧治。端平元年 (1234) 徙治于江南
唐贞观五年 (631) 置,属燕州。治所在今广西藤县西北。七年 (633) 属藤州。十八年(644) 后废。
即今浙江象山县西西周镇。清乾隆《象山县志》卷1:西周铺在县西“五十五里”。地处县城之西,周姓居多,故名。
清乾隆十八年(1753)设,属蒙古科布多。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乌布苏省乌布苏诺尔湖南。
在今贵州独山县南。《清史稿·地理志》独山州: “独山江,即都江上源。”
亦作泡水、苞水。在今江苏丰县北。《汉书·地理志》 山阳郡平东侯国:“包水东北至沛入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