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西山

西山

①在北京市西。为西部诸山总称。系太行山支脉,其中以百花山、翠微山、卢师山、香山、玉泉山、妙锋山、潭柘山等最为著名。赵万里校辑《元一统志》卷1载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李晏所撰碑云:“天都右界,西山苍苍,上干云霄,腾掷而东去,不知其几千里。”《明一统志》卷1顺天府:西山“在府西三十里。《旧记》:太行山首始河内,北至幽州,第八陉在燕,强形钜势,争奇拥翠,云从星拱,于皇都之右”。

②在今河北邢台县西北。《资治通鉴》:五代梁乾化元年(911),晋王李存勖自柏乡乘胜攻邢州,“帝遣别将徐仁溥将兵千人, 自西山夜入邢州,助王檀城守”。胡三省注:“西山即太行连绵至上党诸山。”《方舆纪要》卷15邢台县:封山“亦谓之西山。今自封山以西,绵延数百里,直至太行, 皆西山矣”。

③在今河北唐山市。盛产煤。清光绪中始掘,属开州煤矿。1900年属开滦煤矿。

④即房山。亦名王母山。在今河北平山县西北六十里王母观。《旧五代史·王镕传》:“西山多佛事寺,又有王母观,镕增置馆宇,雕饰土木。”即此。

⑤指太行山。《汉书·沟洫志》:王横曰:“禹之行河水,本随西山下东北去。”

⑥指今山西太原市西蒙山。《资治通鉴》:南朝陈天嘉五年(564),周师及突厥逼晋阳,周人“从西山下,去城二里许”。《方舆纪要》卷40太原府太原县:蒙山在“县西北五里。《隋志》:晋阳有蒙山,其山连亘深远,或以为北山,或以为西山”。

⑦一名翠屏山。在今山西朔州市西南。《魏书·刘显传》:东晋太元十二年(387),慕容垂遣兵讨刘显,“显奔马邑西山”。即此。

⑧即首阳山。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南。《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即此。

⑨在今浙江温州市西。《方舆纪要》卷94温州府:西山在“府西三里,一名欧浦山。《志》云:山有十二峰,冈峦相属,耸秀奇胜。城西里许曰金丹山,亦有三峰并峙,即西山之东麓也。元末盗起,往往结营寨于西山,以窥府城”。山下系唐宋青瓷窑址所在。

⑩在今浙江龙泉市西。《清一统志·处州府》:真德秀故宅“在龙泉县西七十里。《旧志》:龙泉县西山,宋真德秀生于斯,后徙浦城不忘所自,因号曰西山,族人仍居于此”。

(11)在今浙江江山市城区西隅。《方舆纪要》卷93江山县:西山“在县治西。峰峦秀拔,下有须泉,一名梅花泉”。

(12)在今浙江嘉善县南。《方舆纪要》卷91嘉兴府嘉善县:西山在“县南十二里。即府东之西山也,为接境处”。

(13)在今福建建阳市西。《明一统志》卷76建宁府:西山“在建阳县西崇泰里。宋蔡元定结庐其上,后理宗御书‘西山’二大字表之,石刻尚存”。朱熹有诗。《方舆纪要》卷97建宁府建阳县:西山在“县西北七十里,周围百里,四面壁立,山顶平旷,中有良田数十亩,可耕可桑。其下涧水通舟,逶蛇旁达,顶有石城遗址,盖昔人筑之以避兵者。宋蔡元定读书于此”。

(14)在今江西吉水县西南。《明一统志》卷56吉安府:西山“在吉水县西南八十里。重冈叠��,若屏障然。其间一峰独尖秀,曰望火楼。下有溪,东流为朗溪”。

(15)又名散原山、南昌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王勃《滕王阁序》:“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寰宇记》卷106南昌县:“天宝洞在城西八十里,西山最胜处。”《方舆纪要》卷84南昌府:西山“在城西大江之外三十里,一名厌原山,又名南昌山。高二千丈,周三百里,跨南昌、新建、奉新、建昌四县地”。

(16)在今山东武城县治。《方舆纪要》卷34恩县:西山“有岩壑之胜。旧县遗址在焉。或曰即紫微山也。唐天宝初,清河人崔以清妄言, 见元元皇帝云。藏符在武城紫微山,即此”。

(17)在今湖北黄梅县西四十里。《方舆纪要》卷76黄梅县:西山“一名双峰。又名破额山。上有香炉峰、慈云塔,俗所称四祖道场也”。

(18)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西。《方舆纪要》卷78江陵县“东山”条下:“西山在城西。相连有八十八岭,沮漳之水由此入江。”

(19)亦名樊山、袁山。在今湖北鄂州市西四里。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吴王孙权建避暑宫于此。东晋建武元年(317)名僧慧远又建寒溪寺。《舆地纪胜》卷81寿昌军:西山“在武昌西三里。一名樊山。旧名袁山”。宋苏东坡有《武昌西山》诗。光绪《武昌县志》卷1:西山,“今俗以九曲岭以上为西山。以临樊口者为樊山,与赤壁隔江相对”。

(20)在今湖南醴陵市西二里。一名靖兴山。《方舆纪要》卷80醴陵县:“西山在县西五里。相传李靖驻兵于此。石壁遗像犹存。”

(21)在今湖南永州市西。唐柳宗元有《始得西山宴游记》。

(22)一名水头山。在今湖南临武县西二十里。《方舆纪要》卷80临武县“舜峰山”条下:西山“为邑望山,水源多出于此”。

(23)在今广东云浮市西南。《清一统志·罗定州》:西山“在东安县西南,接肇庆府阳春县界。分上下二山,径路崎岖,峒落之民,恒守御于此。内有铜窝、铁顶、十二鸡头诸峰,半山有石泉,热可烹鲜”。

(24)在今广东梅县北。《方舆纪要》卷103程乡县“百花障山”条内:“县西十四里又有西山,峰峦尖耸,百有余丈。山址周回分为八重,县西之胜也。其相接者为李洋山。”

(25)在今广东阳春市西山坪镇。《清一统志·罗定州》:西山巡司“在东安县西南。本朝雍正八年移罗苛巡司驻此,改今名”。

(26)在今广东阳春市西。《清一统志·肇庆府》:西山“在阳春县西。《通志》:县境瑶山,西南有陈村、茶场、云洞、清湖、榕木、黄麖等二十二处,正西有栗子、湖峒、云雾、南埇、坐罗、庞峒等五十八处,西北有黎涝、通根、参峒等五处,共九十四处,统名曰西山。明嘉靖初,西山瑶“贼”及德庆、新兴“贼”为乱,侵掠高州几数十年。十二年都御史陶谐讨平之,捣巢一百二十有五,勒石西山”。

(27)一名立鱼峰。即今广西桂林市西三里西山。南宋范成大《桂林虞衡志》:立鱼峰“在西山后。雄伟高峻如植立一鱼。余峰甚多,皆苍石刻削”。《清一统志·桂林府一》:西山在“隐山之西。三峰连属:曰石鱼, 曰观音, 曰西峰。石鱼一作立鱼,高数十丈,缘磴而上绝顶,群山森然在目”。有唐代摩岩造像。

(28)即思陵山、思灵山。在今广西桂平县西五里。《明一统志》卷85浔州府:思灵山“又名西山。秀峙穹窿,映带府治。上有三清岩”。西山风景区成为旅游胜地。

(29)即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南青城山。《晋书·李雄载记》:“雄以西山范长生岩居穴处,求道养志,欲迎立为君而臣之。长生固辞。”后拜范长生为丞相,封为西山侯。

(30)即今四川铜梁县南,与大足县分界之巴岳山。清道光《铜梁县志》卷1:西山“在县南八十里,与东山对峙,约隔四十里。物产亦同。春夏之交,采茶者男妇如云,歌声抑扬,两山互应”。民国《铜梁县志》卷2:巴岳山“一名西山。斜亘西南与毓青山对峙”。

(31)在今四川万县市西。《舆地纪胜》卷177万州:西山“距州治二里。初泉荒草芜,郡守马元颖、鲁有开、元翰修西山池亭,种莲栽荔枝杂果凡三百本”。《方舆纪要》卷69万县“天城山”条:“又县西三里有西山。上有太白岩,以李白名。岩下有池,为登临之胜。”历为万州八景之一。在今六角亭内有北宋诗人黄庭坚书《西山碑》。

(32)亦名雪山。指今四川理县西南之邛崃山。《资治通鉴》:唐贞元九年(793)“剑南西山”。胡三省注:“西山即雪山。今威州保宁县有雪山,连乳川白狗岭,有九峰,积雪春夏不消。白狗岭与雪山相连。”《方舆纪要》卷67威州:“雪山在州西南百里。……亦曰西山。杜佑曰:维州西南至白狗岭六十二里。西山八国诸蛮, 皆以散居山旁而名。”

(33)即今四川垫江县西,与大竹、邻水分界之明月山。清光绪《垫江县志》卷1:西山在“县西十里,连峰叠嶂,由南至北,袤延五百余里,为县治祖龙”。山间有中嘴寨摩岩题刻群。

(34)在今云南弥渡县西北红岩西。《方舆纪要》卷117赵州:西山“在白崖川西。有毕钵罗窟,一名宾波罗窟,岩壑耸拔千余丈,有独木桥十余所,樵子最儇捷者,乃能履之而过,谓之仙桥”。

(35)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北。《史记·秦本纪》:秦文公、宁公皆“葬西山”,即此。

(36)在今甘肃武威市西二十里。《清一统志·凉州府一》:西山“峰峦若莲花,峰下石五色成文,如兽形。一名莲花峰”。


(1)古山名。(1)指今河北省平山县房山。《资治通鉴》:五代梁贞明六年(920年),王熔“宇于西山,每往游之”,即此。(2)指今山西省太原市西蒙山。《资治通鉴》:南朝陈天嘉五年(564年),周师及突厥逼晋阳,周人“从西山下,去城二里许”,即此。(3)即今山西省永济市首阳山。(2)今山名。(1)北京西郊群山的总称。属太行山脉。南起拒马河,北至南口附近的关沟,西北接军都山。有百花山、东灵山、妙峰山、香山、翠微山、卢师山、玉泉山等,呈东北—西南走向,大致平行。东灵山海拔 2303 米,为北京市最高峰。为京郊名胜地。著名胜迹有“西山八大处”:长安寺、灵光寺、三山庵、大悲寺、龙王堂、香界寺、宝珠洞、证果寺。(2)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西。海拔154米。曾称萧山、萧然山。旧志载:“勾践与夫差战,败以余兵栖此,四顾萧然,而名”;又传东晋名士许询,曾于此凭林筑室,萧然自放,故名萧然山。唐以此名县。旧有望湖亭、隆兴寺等,今辟为西山公园。(3)在江西省新建县。古称散原山,又称逍遥山或南昌山。晋代始称西山。《太平寰宇记》:“以在南昌府治之西,故名西山。”主峰罗汉岭海拔841米。其南萧峰(紫霄峰)海拔799米。山上古迹甚多,以万寿宫最著,原为许逊祀庙,规模宏大,为江西著名大庙。其西北五六里处有“洪井”,传为黄帝之臣洪崖炼丹处。其北有风雨池,西有鸾岗,为洪崖乘鸾休憩处。山后有采鸾岗,传说乃仙女吴采鸾与文箫相遇处,有会仙亭故址。有豫章十景。(4)在湖北省鄂州市城区西、长江南岸。古称樊山,又称樊冈。为幕阜山余脉。东北—西南走向。海拔100米以上,主峰高167米。由沙砾岩构成。风景优美,多名泉。魏黄初元年(220年),吴王孙权在此建避暑宫,东晋建武元年(317年),名僧慧远又建寒溪寺,历代名人李白、刘禹锡、苏轼、黄庭坚等均曾来此游览并留有诗赋名篇。近年修复和新建了九曲亭、拥翠亭、掬泉亭、松风阁、广宴楼、挹江楼、两明轩等建筑。(5)在湖南省醴陵市西、渌水之南。又称靖兴山。海拔266米。建有渌江书院。相传唐李靖南平岭桂时曾驻兵于此,红拂随从,病卒葬此,建有红拂墓。(6)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城西。由西峰、千山、观音峰、立鱼峰组成,因位于城西得名。唐时为佛教胜地,有当时我国南方五大禅刹之一的西庆林寺等建筑,明代荒废,但存唐代镌于崖壁的佛像二百余尊。西山景色幽静,山下有西湖,桂林老八景“西峰夕照”即此。山南麓有抗日战争来我国任军事顾问的苏联步兵中校巴布什金墓。(7)又称思灵山。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区西。山上古树参天,清泉甘洌,怪石嶙峋,石径曲幽。有李公祠、洗石庵、龙华寺、乳泉亭、飞阁等建筑和官桥秋柳、云台曲水、碧云石径、古洞仙踪、飞阁明月等名胜。特产“西山茶”、“乳泉酒”。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8)在云南省昆明市西南郊、滇池西岸。由高峣山、华亭山、太华山、太平山、罗汉山等群峰组成。为石灰岩为主的断块山地。最高峰为太华山,高出滇池水面约470米。起伏的山峦,白云飘渺,好像睡佛卧于云中,故有卧佛山之称;犹如丰盈的美女躺卧岸边,故又有睡美人山的美称。俗传古时有一女子,因丈夫被抓,她日夜悲啼,泪水积成滇池,最后仰面倒下化为西山。凤凰前来哀悼,人们误当碧鸡,故又有碧鸡山之称。山间林木参天。有聂耳墓、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龙门等名胜。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9)在今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西北。战国秦地。秦宁公葬于此。(10)即“华蓥山”。(11)西洞庭山的简称。(3)集镇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西部,处容(县)北(流)两县交界地。容西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800。因位于县西大容山麓,故名。是容县西缘集市。上市产品以猪、禽、粮、油、豆、黄麻等为大宗。“西山细米”久负盛名。有食品加工、造纸、农机修理等厂。附近有汉、唐冶铜遗址。玉梧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窟说部

    又作屈设部。唐黑水靺鞨十六部之一。在今俄罗斯萨哈林岛 (库页岛)。开元属黑水都督府。《新唐书·黑水靺鞨传》: 郡利部 “东北行十日得窟说部,亦号屈设”。“拂涅、铁利、虞娄、越喜时时通中国,而郡利、屈设

  • 拉卜楞镇

    即今甘肃夏河县治。因拉卜楞寺而得名。1926年于此设拉卜楞设治局。1928年改置夏河县。在甘肃省夏河县西部、大夏河上游两岸。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62平方千米。人口1.4万,有汉、藏、回等族。“拉卜楞”

  • 平湖河

    在今湖北罗田县西北。《明史·地理志》罗田县:“西北有平湖水。南有官渡河,亦名县前河,平湖水流入焉,下流合黄冈县之巴河。”

  • 芦北郡

    亦作葭芦郡。西魏置,属文州。治所在建昌县(今甘肃文县西南)。隋开皇初废。《元和志》卷22长松县:“芦北故城,在县东五十二里。因葭芦镇为名也。”

  • 阳春千户所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置,属神电卫。在今广东阳春市。后废。

  • 善池

    即沙尔池的别称。在今青海天峻县县境。《清史稿·地理志》 青海和硕特部北右末旗: 布喀河“复东南流,至天沁察罕峰北,与沙尔诺尔水会,即所称善池也。诺尔周六十余里”。

  • 蓟门

    在今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黄亭子元城墙遗址上。为 “燕京八景” 之一。清乾隆年间,立御书 “蓟门烟树” 碑于此。元、明以来,或以为今德胜门外土城关为蓟门旧址,实误。

  • 哈玛河

    即今黑龙江省宁安市南之哈蟆河。清光绪 《吉林通志》 卷22: 牡丹江 “又东过宁古塔城南,有哈玛河自南来注之。河出城南老松岭,两源岐发,曰二道河,曰三道河,合西北流,折而北,庙儿岭水自西来注之,又北受

  • 单桓国

    汉西域国名,属西域都护府。国都在单桓城 (今新疆米泉县北)。西域古国名。疑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一带。西汉神爵二年(前60年)后属西域都护府。

  • 归真郡

    西魏恭帝元年(554)改固道郡置,为凤州治。治所在梁泉县(今陕西凤县东北凤州镇)。辖境相当今陕西凤县和甘肃两当县地。隋开皇三年(583)废。西魏改固道郡置,治梁泉县(今陕西凤县东北)。属梁州。辖境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