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西乡县

西乡县

①西晋太康二年(281)改南乡县置,属汉中郡。治所在今陕西西乡县南十五里。北魏正始间废。隋大业二年(606)复改丰宁县为西乡县,为汉中郡治。治所即今西乡县。唐为洋州治。天宝元年(742)为洋川郡治。后属洋州。元属兴元路。明、清属汉中府。民国初属陕西汉中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

②东晋永和八年(352)侨置,属宁蜀郡。治所在今四川双流县境。南齐废。


在陕西省南部,西南和四川省接壤。属汉中市。面积 3024 平方千米。人口39.8万。辖14镇、8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东汉成固县地,永元七年(95年)于今县中部建定远城(又名平阳城、平西城)为班超封邑。三国蜀汉置南乡县。西晋太康二年(281年)改为西乡县,属汉中郡。东晋永和三年(347年)后于王水口置晋昌郡及长乐县。北魏于县西南峡口(今峡口镇)设丰宁戍,正始二年(505年)废西乡于丰宁戍另置丰宁县,并兼置丰宁郡。西魏废帝二年(553年)于今县置洋州、洋川郡、洋川县,于今县西北设怀宁县及怀昌郡。西魏移晋昌郡于今县东古城,并置魏昌县为郡治。北周武成三年(561年)又移晋昌郡于今石泉县。天和五年(570年)废怀昌郡更怀宁为怀昌县。隋开皇三年(583年)废洋川、丰宁郡。大业三年(607年)废洋州,改丰宁县为西乡县,移治于废洋州廨,即今县,洋川、怀昌二县并入。唐武德元年(618年)复于西乡县设洋州。七年(624年)置洋源县,治今陕西省镇巴县南。先后属洋州、洋川郡。天宝十五载(756年)洋州移治兴道县(今洋县)。大历元年(766年)洋源县移治于今县南。宝历元年(825年)废洋源县。宋改建西乡县于嵩坪(今城关镇四季河村附近)。元末移县治于今址,属兴元路。明洪武三年(1370年)属汉中府。1914年属汉中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1949年属陕南行署区,1951年属南郑专区。1953年属汉中专区,1969年属汉中地区,1996年属汉中市。地处大巴山地和汉中安康低山丘陵盆地过渡区。汉水汇合子午河流经东北,牧马河横贯境内,东北入汉水。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稻、小麦、油菜籽、玉米为主。是全国产茶基地县,绿茶独具特色,以“午子仙毫”著名。西镇牛为全国八大黄牛品种之一。石膏矿为亚洲富矿,硫铁矿储量亦丰,还有石灰石、大理石、锰、金等矿。工业以农机、化肥、水泥、制药、酿酒、陶瓷为主。阳安铁路,汉白、西万公路经此。航运以汉水、牧马河为主。古迹有李家村、何家湾新石器时代遗址和官兵坟、桓侯庙、鹿龄寺、午子观等。纪念地有马儿崖红二十九军军部旧址、楼房坪川陕赤北县第五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和烈士陵园。


猜你喜欢

  • 曲水园

    在今河南许昌市北。《明一统志》卷26开封府:曲水园“在许州城北。有大竹二十余亩,潩水贯其中,以入西湖,最为佳处。宋文彦博为守时买得之”。

  • 勐 (猛) 角董

    即今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城勐董镇。清代置勐角董土千总,属镇边直隶厅。光绪 《续云南通志稿》 卷首载光绪十七年 (1891) 七月上谕:“土目罕荣高被罕荣先围攻,未敢挟忿寻仇,听候官军处治,尚属安分守法,

  • 新泉军

    唐置,属会州。治所在今甘肃靖远县西南黄河南岸。开元三年 (715) 废为守捉。北宋元符元年 (1098) 改置新泉砦。唐置,治今甘肃省靖远县西南、黄河南岸,属河西节度使。北宋元符元年(1098年)改新

  • 洙湖里寨

    即潴湖集。今河南上蔡县东南洙湖镇。清尹耕云 《豫军纪略》 卷11: 同治四年 (1865) 七月,赖汶光军 “乘势攻破上蔡之洙湖里寨、塔桥寨、洪桥寨”。

  • 桃花源

    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南三十里桃源山。相传即晋陶潜所记桃花源。在湖南省桃源县城西南15千米水溪附近。面临沅水,背倚群山,苍松翠竹,风景优美。相传因东晋诗人陶潜所写的《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而得名。自唐代开

  • 四十二渡水

    又名注江。在今湖南永兴县东十五里。《方舆纪要》卷82永兴县“潦溪水”条下:四十二渡“水源出县西之乾溪,流四十里,灌田八十顷,俱西入耒阳县界,注于耒水”。

  • 奉天府

    ①清顺治四年 (1647),刘承胤劫明桂王由广西全州如武冈 (今湖南武冈县),改武冈为奉天府。清统一后复置武冈州。②清顺治十四年 (1657)改辽阳府置,属盛京将军。治所在盛京 (康熙时治承德县,今辽

  • 梅子山

    在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城区西。《清一统志·汉阳府》: 梅子山 “在汉阳县西三里。旧多梅”。

  • 白石崖

    在今贵州普定县东北。明曹学佺《名胜志》:“白石崖岩高顶夷,有泉四时不竭,一径攀援而上。”

  • 厚坡镇

    即今河南淅川县东南厚坡镇。民国时有县佐驻此。在河南省淅川县东南部。面积154平方千米。人口8.1万。镇人民政府驻厚坡,人口 1930。原名槲叶坡,简称槲坡,讹传为后坡,后改称厚坡;一说早年此地有一姓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