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仔难
即今台湾省宜兰县。清姚莹 《东槎纪略》卷3: “葛吗兰本名蛤仔难,在淡水东北,三貂、鸡笼大山之后社番地也。……地名噶玛兰系番语,闽音不正,讹为蛤仔难。” 乾隆三十二年 (1767) 福建漳州人林汉生来此垦殖,嘉庆年间又有漳、泉及广东移民于此,十四年 (1809),已达六万余人。十六年(1811) 于此置噶玛兰厅。光绪元年 (1875) 改为宜兰县。
即今台湾省宜兰县。清姚莹 《东槎纪略》卷3: “葛吗兰本名蛤仔难,在淡水东北,三貂、鸡笼大山之后社番地也。……地名噶玛兰系番语,闽音不正,讹为蛤仔难。” 乾隆三十二年 (1767) 福建漳州人林汉生来此垦殖,嘉庆年间又有漳、泉及广东移民于此,十四年 (1809),已达六万余人。十六年(1811) 于此置噶玛兰厅。光绪元年 (1875) 改为宜兰县。
即今江苏淮阴县西南高堰乡。清设把总驻守。
又名枫香店。明置,即今安徽宿松县东北柳溪乡驻地枫香驿。《方舆纪要》 卷26宿松县:枫香店“在县北四十里。亦曰枫香坂,向有枫香驿。明崇祯十年,流寇犯境,官军御贼于此,败绩”。集镇名。在安徽省宿松县东北部
清康熙三十三年 (1694) 建,在今北京东城区雍和宫大街东侧。最初是雍亲王府,为胤祯即位前的府邸。雍正三年 (1725) 改名雍和宫。十三年(1735) 因停放胤祯灵柩,将宫内主要建筑改易黄瓦,并立
地区名。指今四川省。《元史·顺帝纪》:至正十七年(1357),“倪文俊陷川蜀诸郡,命伪元帅明玉珍守据之”。
唐天宝元年 (742) 改铁杷县置,属海康郡。治所在今广东湛江市西南湖光镇西旧县村。乾元元年 (758) 属雷州。北宋开宝五年 (972) 废入海康县。南宋绍兴十九年 (1149) 复置,仍属雷州,移
①北周置,为资田郡治。治所在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二百里清江北岸。隋为清江郡治。唐武德八年 (625) 废。②唐贞观五年 (631) 置,属羁縻肆州。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境。后废。③唐置,属羁縻
在今湖南常德市东四十里。《方舆纪要》卷80武陵县:“《志》云,龙阳县(今汉寿县)西三十里有崇神潭,即九潭也。其在武陵境内者凡二潭,今有九潭河泊所,置于府东三里。”
在今安徽休宁县西夹源水入横江口。宋淳熙 《新安志》 卷4休宁县 《古迹》: “断石村在县西三里。旧名吴口村。西南有石壁下临深溪。《祥符经》云: 昔两舟泊此潭,一祭一否,夜半有神人徙祭者之舟于北岸,有石
即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北白沙乡。《清一统志·成都府二》:白沙河镇“在灌县西北。本朝雍正七年置巡司,乾隆二十一年裁”。
在今四川邛崃市东。《方舆纪要》卷71邛州:东湖池在“州治东一里。《志》云:孟昶所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