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蚌埠市

蚌埠市

1947年由凤阳县析置,治蚌埠集 (今安徽蚌埠市)。解放后1949年4月隶皖北行署区。1952年复属安徽省。


(蚌bèng) 在安徽省北部偏东、淮河两岸。全市面积5952平方千米(市辖区446平方千米)。人口344.9万(市辖区79.5万)。辖蚌山、龙子湖、禹会、淮上4区和怀远、五河、固镇3县。市人民政府驻蚌山区。原为凤阳县境淮河岸边的渡口。1911年津浦铁路建成通车,设站于此,形成水陆交通要津,发展为新兴城市。1947年置市。《尚书·禹贡》:“淮夷��珠。”��系蚌的别名,此蚌出珠,淮夷贡之。相传古时曾采蚌取珠于蚌埠。船舶聚集之处曰埠头,亦曰步头。蚌埠旧属凤阳县,称蚌埠集,亦曰蚌步集。市因蚌步集而得名。1949年属皖北行署区。1952年为安徽省辖市(地级)。1956年为蚌埠专区行政公署驻地。1961年撤销蚌埠专区。1983年划怀远、固镇、五河三县为市辖县。地处皖东丘陵与淮北平原的交接地带,南部冈丘起伏,北部为沿淮湖滩地。淮河横贯市境。茨河、涡河、北淝河、浍河、沱河、漴河、潼河及茨淮新河分别在此入淮。河口一带有四方湖、番涧湖、沱湖、天井湖、天河、龙子河等大小湖泊。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和南温带半湿润气候过渡地区。农产以小麦、大豆、稻、棉花、油菜籽为主。特产怀远石榴、五河螃蟹、天井湖金眼银鱼。为省内烟草主要产区。有轻工、纺织、食品、机械、化工、电子、卷烟等工业。烟草业占重要地位。津浦、淮南铁路与合徐高速公路和泗浦、合蚌、蚌淮、蚌阜、宿蚌等公路经过市境。淮河及其支流可通航。名胜古迹有涂山禹王宫、禹会村、荆山白乳泉、卞和洞、垓下古战场遗址、铁锁岭浮山堰遗址、龙湖公园和汤和墓等。


猜你喜欢

  • 底寨长官司

    明洪武五年 (1372) 改底寨等处长官司置,属贵州宣慰司。治所即今贵州息烽县西南底寨乡。清以后废。

  • 万年陵

    汉太上皇陵。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北七十五里。

  • 广源州

    唐末改平原州置,属安南都护府。治所在今越南北端高平省广渊县。北宋为羁縻州。《宋史·广源州蛮侬氏》:“(广源)州在邕州西南郁江之源,地峭绝深阻,产黄金、丹砂,颇有邑居聚落。……唐邕管经略使徐申厚抚之,黄

  • 鼠街

    在今云南景东县东北。清咸丰六年 (1856)李文学彝族起义军占据此地,曾设都督于此。集镇名。在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西北部。安定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1090。因逢鼠、马日集市得名。清咸丰六年(1856年

  • 东乐县

    1913年析张掖县置,属甘肃甘凉道。治所即今甘肃山丹县西东乐乡。1927年直属甘肃省。1932年改为民乐县。旧县名。1913年由张掖县所属东乐分县析置,治今甘肃省民乐县北东乐镇。1933年更名民乐县。

  • 琮州

    唐置,为羁縻州,属安化州都督府。当在今甘肃庆阳地区。后废。

  • 东爨

    地区名。从南北朝至唐代,爨部有东西爨之分。依方国瑜《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东爨范围约当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宣威市及其以北的滇东北和贵州西北部。古地区名。南朝时爨部分东西二境,即指东西二爨。唐时

  • 东懽渡

    在今江西广丰县城东。《方舆纪要》卷85广信府永丰县:东欢渡,“县东三里有东峰山,诸溪之流皆汇于此,筑坝以防其泛滥”。

  • 鲖陂

    在今安徽阜阳市南,北流入颍河。《水经·淮水注》: “ (焦陵) 陂水北出为鲖陂。” 会贞按: “陂水北出者,别流,自今阜阳县南北流绕城下注颍,已湮。”又称三丈陂、三严水。在今河南省平舆县东。久堙。

  • 赤土

    在今湖南临武县东。明置巡司于此。村名。在海南省琼海市东北部。属长坡镇。人口610。原名锡侯村,相传清代一李姓进士被朝廷封为锡侯,由此得名;后因该村属沙土地带,村后有一土堆,“锡侯”谐音为“赤土”,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