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虎头山

虎头山

①在今辽宁铁岭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37铁岭卫: 虎头山 “在卫东南百十里”。

②在今福建德化县西。《方舆纪要》 卷99泉州府德化县: 虎头山在 “县西百五十里。有古寨,周围七里余,其中泉石如画,外极高峻,避兵者依之,万夫莫敌”。

③在今台湾高雄市西北打鼓山。一说今台南市西安平附近。《东西洋考》: 东洋针路澎湖屿,“用丙已针,五更,取虎头山”。元汪大渊 《岛夷志略》 作斧头山。《顺风相送》 作虎仔山。

④在今湖北襄樊市市区西南虎头山路一带。《舆地纪胜》 卷82襄阳府: 虎头山 “在襄阳县东南五里半。山形蹲踞,因名”。《元史·阿术传》: 至元四年(1267),“阿术过襄阳,驻马虎头山,指汉东白河口”。即此。

⑤在今湖北鄂州市东。《舆地纪胜》 卷81寿昌军: 虎头山 “在武昌县东三里。《土俗编》 云: 上枕虎头,下瞰南湖,一佳胜也”。

⑥即秀山。在今广东东莞市西南海中之大虎山岛。《明一统志》 卷79广州府: 虎头山 “在东莞县西南五十五里大海中,有大虎、小虎二山,俗号虎头门。外夷入贡及使外夷者皆道此”。

⑦在今广东惠来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103惠来县: 虎头山在 “县东北一里。两石夹峙,其中空洞,外望若虎之昂首”。

⑧在今广东雷州市东南。《舆地纪胜》 卷118雷州: 虎头山 “在海康县东七十里。枕海”。《清一统志 ·雷州府》: 虎头山,“ 《旧志》: 在县东南四十五里”。

⑨在今四川合川市东北十五里,与马鬃山隔江相望。《元史·世祖纪》: 至元十年 (1273): “合刺请于渠江之北云门山及嘉陵江西岸虎头山立二戍,其以图来上,仍乞益兵二万。诏给京兆新签军五千益之。”即此。

⑩在今四川富顺县东南八十三里。《方舆纪要》卷70富顺县: 虎头城在虎头山,“其山高六十余丈,蹲踞江边,状若虎头”,因名。《宋史·地理志》 富顺监: “咸淳元年,徙治虎头山。” 即此。

(11)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为玉垒山向西伸延入岷江内一山头。《元史·河渠志》: “北江少东为虎头山。”


(1)古山名。(1)在今湖北省襄樊市西南。《元史·阿术传》:元至元四年(1267年),元将阿术初过襄阳,驻马虎头山,望汉东白河口,即此。(2)又作斧头山(《岛夷志略》)、虎仔山(《顺风相送》)、打狗屿(《东番记》)。俗称打鼓山、打狗山。即今台湾省高雄市西万寿山。《东西洋考》东洋针路澎湖屿:“用丙巳针,五更,取虎头山。”一说在今台南市西安平区附近。(2)古岛屿名。即“秀山(2)”。


猜你喜欢

  • 南诏场

    宋置,属漳浦县。即今福建诏安县治南诏镇。明初为南诏把截所,寻罢。弘治十八年 (1505)改置南诏守御千户所。清嘉庆 《漳州府志》 卷1 《建置志》: 诏安县 “相传唐时有南夷人过此,云: 此地风景好似

  • 北庭

    ①即东汉时北匈奴单于王庭(在今蒙古国乌兰巴托)。②唐代北庭都护的简称。治所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二十五里破城子。(1)东汉建武二十四年(48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两单于,史称北单于庭为北庭。(2)唐方镇名。

  • 都洨县

    西晋置,属九德郡。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都良一带。南齐后废。

  • 资国镇

    即今四川荣县西南新桥镇。清嘉庆 《四川通志》 卷29: 资国镇 “在 (荣) 县西南四十里,或曰即故资官县也”。

  • 马隆所

    又作马龙所。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改马隆卫置马隆守御千户所,属曲靖卫。治所即今云南马龙县。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废。

  • 陈峒山

    在今广东龙门县西六十里。《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增城县:陈峒山“脉自庾岭而来,势如卓旗。山侧有小阜突出,增江源于此”。

  • 亦思马儿甘

    元代西藏地名。《元史·百官志三·宣政院》 载: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辖有“亦思马儿甘万户府,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二员”。其治所在今西藏昌都地区芒康县境。

  • 新化屯千户所

    明洪武二十五年 (1392) 置,属五开卫。治所在今贵州黎平县东北。清废。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置,治今贵州省黎平县东北,属五开卫。清初废。

  • 前蜀

    五代十国之一。唐大顺元年 (891) 王建攻取成都。天复三年 (903) 唐封为蜀王。天复七年(907),蜀王王建称帝于成都 (今四川成都市),国号大蜀,年号成武,史称前蜀。辖州六十四,县二百四十九,

  • 随州千户所

    明洪武初置,属安陆卫。治所在随州(今湖北随州市)。清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