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角咀
即料角咀。在今江苏启东市东北。旧为大江入海之冲。《方舆纪要》 卷 23 海门县: 料角咀,“ 《江防考》: 北岸东起蓼角咀大河口,以及吕四、卢家等场,沿于杨树港、海门县里河镇,以达于通州,此海门县之南路也。嘉靖中,官军败倭于此”。
即料角咀。在今江苏启东市东北。旧为大江入海之冲。《方舆纪要》 卷 23 海门县: 料角咀,“ 《江防考》: 北岸东起蓼角咀大河口,以及吕四、卢家等场,沿于杨树港、海门县里河镇,以达于通州,此海门县之南路也。嘉靖中,官军败倭于此”。
在今北京市密云县北。《清一统志·顺天府》: 黄崖口关“在密云县西北八十里,石塘路西北”。后金崇德七年 (1642),阿巴泰伐明,自墙子岭入此,克长城。即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大黄崖口。清崇德七年(1642
元初置,治所在今云南宜良县东。至元二十二年(1285)废。古县名。元初升大池千户置,治今云南省宜良县东。属中庆路。至元十三年(1276年)属宜良州。至元二十二年废。
在今湖南汝城县东南。《方舆纪要》卷80桂阳州“泗洲镇”条下:“又匹袍洞,亦在州(今桂阳县)东百里,接桂阳县界,亦与江西连境。洞本上犹县所辖,宏治中,‘贼党’负固于此。正德十六年,官兵讨平之。”
北宋建隆四年 (963) 置,属凤翔府。治所即今甘肃崇信县。明郭子章 《郡县释名》 陕西卷下:取唐崇信镇名。淳化中改属仪州,熙宁五年(1072) 属渭州。金属平凉府。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 改属泾
在今河南开封市西北二十五里。《清一统志·开封府》: 黑冈 “其土黑色,下有池多鱼,今涸,亦名涸鱼冈。明崇祯九年,河决于此”。其北五里为黑冈口,黄河津渡处。乾隆二十六年 (1761) 河溢于此。
宋置,属莲城县。在今福建连城县东冠豸山附近,为县治东障。清初改名冠豸寨。北宋筑,在今福建省连城县东莲峰山。后改冠豸寨。
又名姜诗泉。在今四川德阳市西北四十里孝泉镇。《元和志》卷31德阳县:“姜诗泉在县北三十九里。诗母好江水,一旦泉涌舍侧,味如江水。”北宋治平中改姜诗泉为孝感泉。其泉资以灌溉。今泉旁有姜孝祠。
南朝宋置,属宋康郡。治所当在今广东阳西或电白县境。隋废。
清雍正十二年(1734)设,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右旗西南阿鲁布拉克泉。何秋涛《朔方备乘》卷10《北徼喀伦考》作“阿鲁布拉克”;西清《黑龙江外纪》卷2作“阿鲁布扎克”。
即今湖北宜城市东五十里板桥店镇。清设外委驻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