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蓬莱镇

蓬莱镇

①唐贞观八年 (634) 置,属黄县。即今山东蓬莱市。神龙三年 (707) 于此置蓬莱县。

②南宋置,属来宾县。在今广西来宾县东三十二里二沟村南红水河中蓬莱洲上。《宋史·地理志》 象州: “景定三年,徙治来宾县之蓬莱。” 《清一统志·柳州府》: 蓬莱镇 “在来宾县东。宋景定三年,徙象州治来宾之蓬莱,元还旧治”。

③即今四川蓬溪县西南蓬莱镇。《清一统志·潼川府二》: 蓬莱镇 “在蓬溪县西北一百六十里。即唐兴县地。本朝雍正八年设巡司,乾隆元年改设盐课大使,二十年复改设县丞驻此”。民国设县佐。为县西南大镇。


(1)在福建省安溪县东部。面积122平方千米。人口7.5万。镇人民政府驻联盟,人口4000。宋僧人陈普足于东南侧山巅创建清水岩寺,誉为“蓬莱仙境”,故名。1958年设蓬莱公社,1984年置镇。产稻、甘薯、茶叶、柑橘、荔枝、杉、马尾松等。有农机、竹藤编织、陶瓷、塑料及服装厂。建有水电站。有公路接新集公路。古迹有清水岩、李大带起义遗址、李光地墓等。(2)在海南省文昌市西南部。面积89.9平方千米。人口1.7万。镇人民政府驻蓬莱,人口1300。建于清初。取“蓬莱仙境”之意而名。建国前分属石壁、蓬莱乡。1983年为蓬莱区,1986年建镇。产稻、花生、橡胶、菠萝、胡椒、咖啡、椰子、香蕉等。矿产有铝土、钴、褐铁、红蓝宝石等。有橡胶加工、锯木、自来水等厂。是文昌、琼海、定安、琼山周边四市县农副产品集散地。223国道经此。(3)在四川省大英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297平方千米,人口20万。镇人民政府驻蓬莱,人口2.2万。以附近有小蓬莱山更今名。本清蓬溪县西南蓬莱镇,雍正八年(1730年)设巡检司,乾隆二十年(1755年)改设县丞驻此。1931年设为蓬溪县第三区,1949年后命为蓬莱区。1985年设蓬莱镇。1992年火井、红旗、古柏、太吉、红林、寸塘口六乡并入。有制盐、油管、石油钻探、棉纺、印刷、制糖、化工等厂。桂仓公路经此,另有蓬河、蓬高、蓬隆、蓬柏及蓬象五条干线与遂中公路交会。名胜古迹有黔阳宫、万寿宫、禹王宫等九宫十八庙(祠),黔阳宫板壁诗刻,农神阁板壁字和窗心魁字画,“临水晓钟”、“郪江晚泊”、“诗碑颂德”等十二胜景。


猜你喜欢

  • 贞孝公主墓

    唐渤海国第三代文王大钦茂第四女夫妇合葬墓。在今吉林和龙市东北龙水乡龙头山上。北距中京显德府(今和龙西古城)十二里。该墓出土墓志载:贞孝公主死于文王大兴五十六年(792),终年36岁。于同年“陪葬于染谷

  • 可蒲寨

    在今云南施甸县南。《方舆纪要》卷118永昌军民府施甸长官司“蒲关”条:“至元十六年,广西宣抚使讨平和泥蛮,遂徇金齿甸七十城,越麻甸,抵可蒲, 皆下之。”在今云南省施甸县南。《读史方舆纪要》:元至元十六

  • 白龙堆

    简称龙堆。即今库姆塔格沙漠。在今新疆罗布泊以东至甘肃敦煌间。《汉书·西域传》:“楼兰国最在东垂,近汉,当白龙堆,乏水草。”《匈奴传》亦称:“岂为康居、乌孙能逾白龙堆而寇西边哉?”孟康注:“龙堆形如土龙

  • 子云山

    又名紫云山。在今四川犍为县东南岷江岸边。《舆地纪胜》卷146嘉定府:子云山“在犍为县南五里。《旧经》云:子云隐居之地,下有杨雄滩”。南宋末建城山上, 曰云子城。嘉庆《犍为县志》卷2:子云山在“县南二十

  • 徐陵亭

    即今江苏镇江市。徐陵为京口的别称。《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黄武元年 (222),魏将臧霸 “以轻船五百、敢死万人袭攻徐陵,烧攻城车,杀略数千人”。《寰宇记》 卷89润州丹徒县: “ 《南徐州记》

  • 威楚路

    蒙古宪宗六年 (1256) 置威楚万户,元至元八年 (1271) 改威楚路,属云南行省。后置威州(即今云南楚雄市) 为路治。辖境约当今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南部及南涧、景东、镇沅、景谷等县地。至元二十一年

  • 白马强镇监军司

    亦名娄博贝监军司。西夏置,在今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东北巴彦吉兰太苏木吉兰泰盐池附近。一说在今陕西定边县。元废。

  • 沙沟

    即今宁夏西吉县东北沙沟乡。沙沟拱北始建于清光绪年间,丛葬数千家。1920年海原大地震时,哲赫忍耶门宦第七代教主马元璋罹难,初葬于此。(1)古水名。又名中川水。即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境内沙河。南朝宋大明

  • 葭萌城

    ①战国末蜀王封其弟葭萌为苴侯,命其食邑为葭萌。即今四川广元市西南昭化镇。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 周慎王五年 (前316),秦张仪等伐蜀,“蜀王自于葭萌拒之,败绩”。即此。秦灭蜀后置葭萌县。②在今

  • 舰浦城

    又名万浦城。即今江苏江阴市西十里夏港镇。《寰宇记》 卷92江阴县: “舰浦池 (城) 在县西十八里。古老云: 陈至德元年,江阴郡守倪启徙江阴治夏浦,筑此城也。” 《清一统志· 常州府二》:“ 《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