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谷
在今山西太原市晋源镇西南。《晋书·刘聪载记》: 永嘉六年 (312),“ (刘) 曜入晋阳,夜与刘粲等掠百姓,逾蒙山遁归,(拓跋) 猗卢率骑追之,战于蓝谷,粲败绩”。《资治通鉴》: 西晋建兴元年 (313),“刘琨与代公猗卢会于陉北,谋击汉。秋七月,琨进据蓝谷”。皆此。
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北古山西南。《资治通鉴》:西晋建兴元年(313年),“刘琨与代公猗卢会于陉北,谋击汉。秋七月,琨进据蓝谷,猗卢遣拓跋普根屯于北屈”,即此。
在今山西太原市晋源镇西南。《晋书·刘聪载记》: 永嘉六年 (312),“ (刘) 曜入晋阳,夜与刘粲等掠百姓,逾蒙山遁归,(拓跋) 猗卢率骑追之,战于蓝谷,粲败绩”。《资治通鉴》: 西晋建兴元年 (313),“刘琨与代公猗卢会于陉北,谋击汉。秋七月,琨进据蓝谷”。皆此。
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北古山西南。《资治通鉴》:西晋建兴元年(313年),“刘琨与代公猗卢会于陉北,谋击汉。秋七月,琨进据蓝谷,猗卢遣拓跋普根屯于北屈”,即此。
①隋开皇五年 (585) 改拒阳县置,属商州。治所在今陕西洛南县东南八十里古城镇。《寰宇记》 卷141洛南县: “取洛水之南为名。” 大业初属上洛郡。大业十一年 (615) 移治今洛南县东。唐属商州,
即今江西湖口县东花尖山。《方舆纪要》卷85九江府湖口县:花尖山在“县东四十里。形如芙蓉”。
即今山东莱州市东北新城。北濒大海,东接招远界。清 《乾隆内府舆图》莱州府掖县东北有新城店。民国 《四续掖县志》 卷1作新城,为新城乡驻地。
清道光二年(1822)置,属永顺府。治所在古丈坪(今湖南古丈县)。光绪《古丈坪厅志》卷2:“古文坪厅以厅治古仗坪得名。”1913年改古丈县。清道光二年(1822年)置,治今湖南省古丈县南古丈坪。属永顺
在今广东新会市西南五十里。《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新会县: 锣鼓潭,“山溪之水汇流经此,水石冲激,声如锣鼓,南流入海”。
又称阳人聚。在今河南省汝州市西。《水经注·汝水》:“鲁公水口水上承阳人城东鲁公陂。城,古梁之阳人聚也,秦灭东周,徙其君于此。”
明洪武二年 (1369) 改瑞州路置,治所在高安县 (今江西高安市)。辖境相当今江西高安、宜丰、上高等市县地。1912年废。有织绫、造纸等手工业。明中叶陈福一等领导的华林军于此起义。明洪武二年(136
一名衍。战国魏邑。在今河南郑州市北三十里。《战国策·魏策一》: 苏秦说魏襄王曰: “北有卷、衍。” 《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九年 (前238),“杨端和攻衍氏”。即“衍”。
在今湖南沅江市南。《方舆纪要》卷80沅江县:“龙硖港在县南三十里, 与益阳县接界。亦流通洞庭湖。”
在今福建福州市城东十五里鼓山半山腰。原为积水潭,五代梁开平二年 (908) 闽王王审知填潭建寺,请名僧神晏国师主持,号国师馆。其后,宋真宗赐额 “涌泉禅院”。明永乐五年 (1407)改称寺。嘉靖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