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蒲津桥

蒲津桥

战国秦昭王五十年 (前257) 初作 “河桥” 于蒲津 (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西南、陕西大荔县朝邑镇东黄河上)。其后西魏、隋、唐皆在此连舟为浮梁 (桥)。《新唐书·地理志》 河中府蒲州河西县:开元十二年 (724),“铸八牛,牛有一人策之,牛下有山,皆铁也,夹岸以维浮梁”。称为蒲津桥。《唐六典》 谓天下河桥有三,此居其一。自宋以后,累经修治。《宋史·张焘传》: 英宗时,焘为陕西都转运使,“蒲津浮桥坏,铁牛皆没水中,焘以策列巨木于岸以为衡,缒石其杪,挽出之,桥复其初”。明万历以后,桥废。


战国秦昭王五十年(前257年)初作“河桥”于蒲津,在今山西省永济市西南蒲州镇与陕西省大荔县朝邑镇间的黄河上。其后西魏、隋、唐,皆在此连舟为浮梁,号“河桥”。唐始称蒲津桥,《唐六典》谓天下河桥有三,此其一。北宋后犹时坏时复。万历中河徙,桥遂废。


猜你喜欢

  • 定流河

    在今河北乐亭县西北三十里。《方舆纪要》 卷17乐亭县: 定流河 “即滦河下流也。《志》云: 滦河经县北岳婆港,分为二支,一曰葫芦河,在县东北三十里,流经县东二十里,南流入海,谓之东滦河。(明) 景泰中

  • 北上洛县

    南朝宋置,为北上洛郡治。治所在今湖北郧西县西北上津镇。南齐改为上洛县。古县名。南朝宋置,治今湖北省郧西县西北上津。为北上洛郡治。齐改置上洛县。

  • 大王山

    在今山西壶关县东南二十三里。《魏书·世祖记》: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诏于壶关东北大王山累石为三封,又斩其北凤凰山南足以断之”。即此。古山名。在今山西省壶关县东南。北魏太平真君中,望气者言上党壶

  • 仓城县

    北周保定元年(561)置,属京兆郡。治所在今陕西周至县西南二十五里仓谷附近。大象二年(580)废。

  • 兴京县

    1914年改兴京府置,属奉天东边道。治所在新宾堡(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1929年改为新宾县。旧县名。1914年由兴京府改置,治新宾堡(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新宾镇)。1929年撤销,改名新宾县。原属

  • 科什噶尔

    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西岸科奇科尔卡。清乾隆 《西域图志》 卷13伊犁西路: 科什噶尔 “在图斯库勒西岸”。

  • 梁德郡

    南朝梁置,属高州。治所在梁德县 (今广东信宜县东北)。辖境相当今广东信宜县北部地。隋开皇九年 (589) 平陈后废。南朝梁置,治梁德县(今广东信宜市东北),属高州。辖境相当今广东省信宜市一带。隋开皇时

  • 冬桃山

    在今江西全南县西南,与广东接界。《方舆纪要》卷88赣州府龙南县:冬桃山“在县西南二百里。上多桃树,经冬始熟。下有溪流名桃川。冬桃隘在其上,东通和平,西通始兴,据险当关,可制三面。今有官兵更番戍守”。

  • 清涧城

    又名宽州城。在今陕西清涧县北二百步的后山寨。《宋史· 种世衡传》: 康定元年 (1040),“世衡为鄜州判官,建言延安东北二百五十里有故宽州,请因其废垒而兴之,右可固延安之势,左可致河东之粟,北可图银

  • 河滨堡

    北宋置,属府谷县。在今陕西府谷县东北黄河西岸。后废。北宋置,在今陕西省府谷县东北黄河西岸。属府州。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