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城县
金大定二十八年 (1188) 置,属安州。治所在今河北安新县西南安州镇。蒙古至元二年(1265) 废为镇。寻复置,仍属安州。明洪武二年(1369) 废入安州。
古县名。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升葛城置,治今河北省安新县西南安州镇,为安州治。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省入高阳县。寻复置。明洪武七年(1374年)省入安州,改安州为安州县。
金大定二十八年 (1188) 置,属安州。治所在今河北安新县西南安州镇。蒙古至元二年(1265) 废为镇。寻复置,仍属安州。明洪武二年(1369) 废入安州。
古县名。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升葛城置,治今河北省安新县西南安州镇,为安州治。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省入高阳县。寻复置。明洪武七年(1374年)省入安州,改安州为安州县。
即今江苏淮阴县西南高堰乡。清设把总驻守。
一名渔洋关河。即今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东部及枝城市西南部渔洋河。《方舆纪要》卷78宜都县“清江”条下:汉洋河“在县西十里。源出蛮界,经长阳县之渔洋关入县境会清江入大江”。县境多山。崎岖难行,惟此河可通
唐天祐中改文城县置,属慈州。治所在今山西吉县西北文城乡。五代唐复为文城县。古县名。唐天祐中避朱全忠父讳改文城县置,治今山西省吉县西北文城。属慈州。五代唐复改名为文城县。
①北周置,属旭州。治所在金城县 (今甘肃碌曲县东)。隋开皇初废。②唐天宝元年 (742) 改眉州置,治所在通义县(今四川眉山县)。辖境相当今四川眉山、彭山、丹棱、洪雅、青神等县地。乾元元年 (758)
即今山西河津市东北僧楼乡。《清一统志·绛州》 “方平镇” 条下: 僧楼镇 “在县东北”。在山西省河津市东北部,北依吕梁山,西靠209国道。面积75.2平方千米。人口5.2万。镇人民政府驻僧楼,人口1.
在今福建宁德市北。明置巡司于此。
唐开元前置,属黎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汉源或石棉、甘洛县境。北宋以后废。
明崇祯三年 (1630) 置,属镇西卫。治所在今贵州平坝县西北三十六里齐伯乡。清康熙二十六年 (1687) 废。明崇祯三年(1630年)置,治今贵州省平坝县西北。属镇西卫。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
元置,在今吉林大安市西北洮儿河南。明改为洮儿河站。
在今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16景东府引《滇纪》云:“旧在府西南,跨澜沧江上。后汉永平初所建。明朝永乐初修,高广千仞,两岸峭壁林立,飞泉急峡,复磴危峰,森罗上下,熔铁为柱,以铁索系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