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田堡
①在今山西洪洞县东北。《清一统志·霍州》 “梗壁堡” 条下: “营田堡,在 (赵城) 县东南三十里。”
②即今陕西清涧县南营田村。《清一统志·绥德州》: 营田堡 “在清涧县南三十里。《县志》: 旧传宋种世衡营田处”。
①在今山西洪洞县东北。《清一统志·霍州》 “梗壁堡” 条下: “营田堡,在 (赵城) 县东南三十里。”
②即今陕西清涧县南营田村。《清一统志·绥德州》: 营田堡 “在清涧县南三十里。《县志》: 旧传宋种世衡营田处”。
即今福建沙县东高砂镇。《清一统志·延平府》: 高砂市 “在沙县东三十五里”。
亦作云山寨、营山寨。在今四川蓬安县东南河舒镇北燕山寨。《元史·李忽兰吉传》:宪宗蒙哥征宋,“招降长宁、清居、大获山、运山、龙州诸寨”。即此。
又作良热水。在今江西大余县西。《寰宇记》 卷108虔州南康县: 良热水 “出聂都山。《南康记》 云,盖谓泉之源也。又云,热水昔名豫水,汉置豫章郡,因此源以为名也”。《明一统志》 卷58南安府: 凉热水
又名浮阇山、浮巢山。在今安徽肥东县东,与巢湖市接界。《寰宇记》 卷126慎县: “浮阇山亦名浮槎山,在东南四十五里。” 《方舆胜览》 卷48庐州: 浮槎山 “在梁县东南三十五里。按 《隋志》云,有浮阇
一作凌云栅。在今河南商水县西南。《资治通鉴》: 唐元和十一年 (816) 九月,“李光颜、乌重胤奏拔吴元济陵云栅”。
辽应历元年(951)改白川州置,治所在咸康县(今辽宁北票市西南)。辖境相当今辽宁北票市附近地。金大定六年(1166)废。承安二年(1197)复置,移治宜民县(今辽宁北票市东北黑城子镇)。泰和四年(12
一作阿鲁沁达兰卡伦。清乾隆年间置,在今哈萨克斯坦塔尔迪库尔干东,阿拉套山北麓。清《塔尔巴哈台事宜》卷3:沁达兰卡伦“在莫多巴尔鲁克西南六十里”。
唐咸亨四年 (673) 置,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南五十里蓼坞西北柏崖山上。寻废。开元二十二年(734) 复置。《新唐书·食货志》: 玄宗乃于 “河清置柏崖仓”。即此。在今河南省济源市西南柏崖山上。东魏将侯
清康熙五十七年 (1718) 于柳沟堡置,治所在今甘肃安西县东七道沟附近。雍正五年(1727) 升为柳沟卫。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置,治今甘肃省安西县东南四家滩。雍正五年(1727年)升柳沟卫,
1940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沂水、莒县二县边境析置,治杨家城子 (今山东沂水县东北杨家城子)。1949年改名莒沂县。旧县名。山东抗日根据地设。1943年3月由莒县西北部及沂水东部析置莒沂联合办事处。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