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心山
在今内蒙古河套北。《新唐书·论弓仁传》: 神龙三年 (707),“为朔方军前锋游奕使,时张仁愿筑三受降城,弓仁以兵出诺真水、草心山为逻卫”。
在今内蒙古河套北。《新唐书·论弓仁传》: 神龙三年 (707),“为朔方军前锋游奕使,时张仁愿筑三受降城,弓仁以兵出诺真水、草心山为逻卫”。
在今广东高州市西。《方舆纪要》卷104高州府茂名县:古潘驿“在府治西”。
在今四川邛崃市南二里南河乡什邡堂。早在南朝时,邛崃等地即设有瓷窑,烧青瓷,称为邛窑。至唐极盛。现存大小窑包十三座,各种窑具和陶瓷残片堆积如山。1936年曾被军阀乱掘盗卖,致使邛窑遗物流出国外。据198
在今四川安岳县南七十里。《旧唐书·地理志》 普康县:“后周永唐县,隋改为永康,移治伏强城。”
即今山西盂县北龙华河。《清一统志·平定州》:龙花河“在盂县北四十里兴道村东崖下。潴水为潭, 曰兴龙泉,东北流至榆枣关口入滹沱”。
①南溪支流。在今浙江缙云县西部。《方舆纪要》 卷94缙云县: 梅溪 “在县西十里……汇流于南源溪”。②武义江支流。在今浙江金华县南。《方舆纪要》卷93金华府: 梅溪在 “府南十五里。源出武义县大家山,
在今陕西彬县南。《晋书·苻登载记》:东晋太元十九年 (394),登自雍 “攻屠各姚奴、帛浦二堡,克之,自甘泉向关中”。又 《方舆纪要》 卷94邠州: 姚奴堡 “在胡空堡 (今彬县南) 东。又有帛浦堡,
①本春秋时鲁国都。战国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 置鲁县,为薛郡治。治所即今山东曲阜市东北二里古城村。汉为鲁国治。西晋至东魏为鲁郡治。北齐为任城郡治。隋开皇三年 (583) 废郡,四年 (584) 改
①在今河北赤城县南。《魏书·太宗纪》:北魏神瑞二年(415),拓跋嗣“幸赤城,亲见长老,问民疾苦,复租一年。南次石亭”。②在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中旗境。《魏书·太祖纪》:天赐三年(406),太祖拓拔珪“
即今湖北阳新县西南三十八里排市镇北富水北岸河北街。清光绪 《湖北全省分图》: 兴国州西南有排市塘。
明洪武中改十二关防送千户所置,属大理府。治所在一泡江之东今云南大姚县境。嘉靖元年(1522)徙于一泡江西今云南祥云县东北五十七里米甸街。民国废。元至正年间设十二关防送千户所,明洪武中改置长官司,治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