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山口河
在今江苏铜山县北。《清一统志·徐州府一》: 荆山口河 “在铜山县北二十里。广数百丈,有长桥跨其上。上流与微山、昭阳相通,下合诸山溪、房亭河,流邳境入漕河”。
在今江苏铜山县北。《清一统志·徐州府一》: 荆山口河 “在铜山县北二十里。广数百丈,有长桥跨其上。上流与微山、昭阳相通,下合诸山溪、房亭河,流邳境入漕河”。
即今江苏灌云县北四十四里东辛乡。产海盐。清时设盐课大使。民国初设场知事。
①唐景云二年 (711) 分瀛、幽两州置,治所在鄚县 (今河北任丘市北三十里鄚州镇)。辖境相当今河北保定、任丘二市及清苑、文安等县地。开元十三年 (725) 改名莫州。②唐渤海置,为鄚颉府治。治所在奥
隋大业初改昭丘县置,属南郡。治所在今湖北当阳市东。寻废。
清置,属沁源县。即今山西沁源县西北四十里韩洪乡。
在今四川重庆市渝北区东。清嘉庆 《四川通志》 卷 11 江北厅: 铁坪山 “在厅东北五十里。高七里。山旧出铁,抵大江铜锣峡,上有梵音寺”。
即今安徽黄山市徽州区西北呈坎乡。清康熙《歙县志》卷2:十四都有呈坎(图)。
①在今四川邛崃市西南。《方舆纪要》卷71邛州“白鹤山”条内:“《志》云:县南八里有邛崃山。汉张骞奉使西域,得高节竹,植于邛山,故名。自沈黎千里至州,环抱为镇”。②亦名邛莋山、邛筰山、邛来大山、大关山。
即今青海贵德县境之黄河。《后汉书·西羌传》: 东汉永元五年 (93),护羌校尉贯友,“攻迷唐于大小榆谷……遂夹逢留大河筑城坞”。《资治通鉴》: 胡三省注: “此大河即黄河。河水至此有逢留之名,在二榆谷
在今山西沁水下游一带。《说文》: “郤,晋大夫叔虎邑也。”古邑名。春秋晋大夫叔虎邑。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豫部》:“郤乡,在河内。”当在今山西省沁水下游一带。
即斐悠城。又称高力城。即今吉林珲春市西三家子满族乡古城村 (裴优古城)。明万历三十五年 (1609) 瓦尔喀部蜚悠城长归附努尔哈赤,即此。即今吉林省珲春市西三家子乡高丽城屯裴优城,一说为珲春市北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