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刚。战国齐地,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北三十五里堽城镇。《史记·秦本纪》:昭襄王三十六年(前271)“客卿竈攻齐,取刚、寿,予穰侯”。古邑名。又作刚。战国齐邑。在今山东省宁阳县东北。范雎谓秦昭王曰:“夫穰
在今安徽肥西县西。《方舆纪要》卷26合肥县:“大灊山在县西百里。有泉不涸。其西为龙凤山口,道通六安、舒城。”
在今河南孟津县东。《资治通鉴》: 隋大业九年 (613),杨玄感至东都,屈突通奉诏驰救,由河阳“济河,军于破陵”。胡三省注: “破陵当在河阳南岸、洛城东北。”在今河南省孟津县东。《资治通鉴》:隋大业九
在今广东兴宁市西北罗浮镇南。《明史·地理志》兴宁县:“又北有十三都巡检司,后迁白水砦,寻复故。”
在今河南新乡市北。《方舆纪要》卷49新乡县:红土冈“在县北十里。俗传为纣师倒戈血流之所”。
唐置,属陇右节度使。在今青海贵德县西。仪凤二年 (677) 置为积石军。
盛即郕。或作成。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北九十里。一说在汶上县西北二十里。《春秋》: 隐公五年(前718),“卫师入郕”。《公羊》 作 “盛”。《穆天子传》卷6有 “盛姬”。《水经·洙水注》: “洸水西南流径
亦名大洞。在今广西容县东南五十里。明、清置巡司于此。
即沂海。唐方镇名。元和十四年 (819) 置,治沂州 (今山东临沂市)。领沂、海、兖、密四州。乾宁四年 (897) 改为泰宁军节度使。即“沂海”。
在今广东陆丰县东。清乾隆《陆丰县志》卷2:八万山“在邑东六十里。旧为平南王藩下商人矿场,禁绝已久。今奉题请开采,矿砂稀少,现经停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