苴镇
即今江苏如东县北二十二里苴镇。民国 《如皋县志》 卷1: 苴镇在 “县东一百五十里”。
在江苏省如东县东部、掘苴河两岸,临近黄海。面积101平方千米。人口4.1万。镇人民政府驻苴镇,人口 5200。古为沙滩地,盛产苴草,名苴沙、古苴、唐家苴。1912年改今名,1949年为苴镇乡。1962年析长沙、福亮公社建苴镇公社。1983年复乡,1986年置镇。2000年新光乡并入。产稻、小麦、棉花、油菜籽、水产品等。有刀具、建材、机械、渔轮修造、服装、陶瓷等厂。掘李等公路经此。
即今江苏如东县北二十二里苴镇。民国 《如皋县志》 卷1: 苴镇在 “县东一百五十里”。
在江苏省如东县东部、掘苴河两岸,临近黄海。面积101平方千米。人口4.1万。镇人民政府驻苴镇,人口 5200。古为沙滩地,盛产苴草,名苴沙、古苴、唐家苴。1912年改今名,1949年为苴镇乡。1962年析长沙、福亮公社建苴镇公社。1983年复乡,1986年置镇。2000年新光乡并入。产稻、小麦、棉花、油菜籽、水产品等。有刀具、建材、机械、渔轮修造、服装、陶瓷等厂。掘李等公路经此。
明洪武三年 (1370) 置,属山东都司。治所在今山东莱州市东。清顺治十六年 (1659)裁。
即大克穆河。今俄罗斯叶尼塞河上游(安哥拉河口以南)。有二源,据《乾隆内府舆图》,北源为贝克穆河(今名大叶尼塞河),在萨彦岭南,纳诸水西流折南流,会华克穆河;南源为华克穆河(今名小叶尼塞河),在库苏古尔
北宋元丰六年(1083)置,属靖州。在今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西。宋元丰六年(1083年)置,在今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西。属靖州。
即今广东连平县东南忠信镇。明、清置忠信巡司于此。即今广东省连平县东南忠信镇。明洪武四年(1371年)置巡检司于此。
①一名黑水岭。在今山西翼城县东北六十五里,与沁水县交界处。《隋书·地理志》:绛郡翼城县有“乌岭山”。《旧唐书·石雄传》:唐会昌三年(843),“雄受代之翌日,越乌岭,破赋五寨,斩获千计”。皆此。②一称
简称陕西布政使司。明洪武九年 (1376) 改陕西等处行中书省置,有左右二使,治所皆在西安府 (今陕西西安市)。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宁夏、甘肃三省区及青海东部。清康熙二年(1663) 移右布政使治巩昌府
金废卫南县置,属白马县。在今河南滑县东。
北宋置,属庆阳府。在今陕西吴旗县西。《宋史·地理志》: 矜戎堡 “东至怀威堡四十里,西至定边军约二十里”。金废。
南朝宋侨置,治所在今陕西白河县南。西魏改名丰利郡。南朝宋侨置,治今陕西省白河县南。西魏改置丰利郡。
即蒙古车臣汗部右翼中左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肯特省克鲁伦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