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苕溪

苕溪

①一名苕水。即今浙江省北部注入太湖之苕溪。为本省七大水系之一。《元和志》 卷25湖州乌程县: “霅溪水一名大溪水,一名苕溪水,西南自长城、安吉两县东北流,至州南与余不溪水、苧溪水合,又流入太湖,在州北三十五里。” 《寰宇记》 卷94: “以其两岸多生芦苇,故名苕溪。” 《方舆纪要》 卷89浙江总序: “苕溪有二源,一出天目山之阳,经杭州府临安县西,绕县南而东入余杭县界,又东流经余杭县治南,又东流二十七里入钱塘县界。自源徂流,凡百八十里,始通舟楫,又东北入湖州府德清县境,经县城东南,又北经府城南,合诸溪之水,汇为城濠,此苕溪之东派也。其一源出天目山之阴,经孝丰县东南,又北流经安吉州西,折而东经长兴县南境,至府城西,亦谓之苕溪,此苕溪之支派也。两溪汇流,由小梅、大钱二湖口入于太湖。” 自唐以来,为浙江北部重要漕运河道。

②今浙江湖州市 (旧名吴兴县) 之别称。以境内有苕溪而名。南宋胡子寓居于此,自号苕溪渔隐,著有 《苕溪渔隐丛话》。


旧吴兴县(今浙江湖州市)的别称。因境内苕溪得名。


猜你喜欢

  • 蔺州

    唐元和初置,属泸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古蔺县。北宋乾德二年 (964) 废。唐元和元年(806年)置,治今四川省古蔺县。以境内蔺草丛生,故名。北宋废。

  • 含口

    又作唅口、㟏口。即含山之口。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南。自古有道由今闻喜县东经垣曲县王屋山渡河可达河南,称作唅口道或含山路。《水经·涑水注》:洮水源东出清野山,“其水东径大岭下,西流出谓之唅口”

  • 白菟楼

    即张仪楼。战国秦建,在今四川成都市旧城西南。西晋张载《登成都白菟楼》诗:“重城结曲阿,飞宇起层楼。”南朝梁李膺《益州记》:“成都有百尺楼,后名为白菟楼。”即“张仪楼”。

  • 伯阳县

    北魏置,属清水郡。治所即今甘肃天水市东伯阳乡。《水经·渭水注》:苗谷水“南出刑马山,……东径伯阳城南,谓之伯阳川。盖李耳西入,往径所由,故山原畎谷,往往播其名焉”。隋开皇中改为秦岭县。古县名。北魏置,

  • 宜昌府

    清雍正十三年 (1735) 改夷陵州置,属湖北省。治所在东湖县 (今湖北宜昌市)。辖境相当今湖北宜昌市和宜昌、长阳、兴山、巴东、秭归、五峰、鹤峰等县及神农架林区地。1912年废。清雍正十三年(1735

  • 木马镇

    ①北宋置,属广都县。在今四川双流县东南。民国《华阳县志》卷23:“今县南境六十里木马山,镇以得名以此。”②北宋置,属剑门县。即今四川剑阁县东木马镇。《舆地纪胜》卷192剑门关:木马镇“在剑门境上”。在

  • 大树堡

    即今四川汉源县南大树乡。《方舆纪要》卷74越嶲卫“晒经关”条下:“镇蛮堡亦名大树堡,在两山峡口,北临大渡河,与河北羊脑山相望,为大小冲番往来之所。”清设把总驻防, 同治三年(1863),清将屠杀石达开

  • 合阳

    战国魏邑,后入于秦。在今陕西合阳县东南四十里。《史记·魏世家》:文侯十七年(前430),“西攻秦,至郑而还,筑雒阴、合阳”。即此。秦置合阳县。古邑名。又作郃阳。战国魏邑,后入秦。在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南。

  • 鹊个寨

    在今四川红原县境。清雍正元年 (1723)置鹊个寨土百户。

  • 南左翼后 (後) 旗

    俗称阿喀公旗。即和硕特南左翼后旗。在今青海共和县及青海湖南岸石乃亥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