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芦溪镇

芦溪镇

①北宋置,属萍乡县。即今江西萍乡市东芦溪镇。《方舆纪要》卷87萍乡县:卢溪镇“以临卢溪水而名。《志》云,卢溪通舟楫,有小市为县津要”。清时置芦溪市巡司于此。

②在今江苏高淳县西北长乐村。清《江宁布政司属疆域表》高淳县:“长芦镇中古名芦溪。”民国《江苏六十一县志》高淳县:“芦溪镇在西北,濒石臼湖,清同治时更名长乐。”


(1)古镇名。在今江西省萍乡市东。北宋属萍乡县。明于此置巡检司。(2)今镇名。(1)在福建省平和县西北部、芦溪两侧。面积311平方千米。人口4.1万。镇人民政府驻坝坪,人口920。因驻地处溪坝坪上,故名。1958年设芦溪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置镇。产稻、水果、竹木等。特产晒烟。有石英、叶蜡石等矿和水电站。郊柏公路经此。(2)在江西省芦溪县中部偏北、袁河上游。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06平方千米。人口5.9万。镇人民政府驻芦溪,人口1.6万。昔袁河两岸芦苇丛生,因名芦溪。镇以河名。1949年设芦溪等乡。1953年设芦溪镇,1958年改公社,1968年复设镇。1976年为萍乡市芦溪区。1997年置芦溪县,为县治。为县粮食重点产区,并产油茶。所产鞭炮、烟花著名。有煤矿及水泥、无线电、中药、塑料、印刷等厂。江西机床厂驻此。浙赣铁路、302国道经此。古迹有千年黄荆树、萍乡故城遗址等。(3)在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中部偏北。面积21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驻芦溪,人口 1030。建场时以溪河两岸多芦苇,故名。1949年为芦溪乡,属南充县。1958年改公社,1984年建镇。1992年灯台、梵殿二乡并入。1993年改属顺庆区,1994年灯台、梵殿二乡划出。盛产豌豆。养蚕和棉花种植业兴盛。有轧花、铸铁等厂。通乡村公路。(4)在四川省三台县西北部。面积95平方千米。人口5.2万。镇人民政府驻葫芦溪,人口 7000。1950年为芦溪乡,1958年为芦溪公社,1984年改为芦溪乡,1985年置镇。1992年永江、建新、四平乡并入。有印刷、涂料、氮肥、机砖、马赛克等厂。县黄磷、氮肥、电、水、榨油等厂驻此。绵阳、三台农副产品集散地。绵璧、芦中、芦金、芦老公路经此。涪江通航运。


猜你喜欢

  • 七药山

    在今湖北利川县西南。 《明史·地理志》 施南宣抚司:“西有前江,发源七药山,西南流与后江合。”《清一统志·施南府》:七药山“在利川县西。一名七曜山,与支罗所相近”。

  • 观亭山

    即峡山。在今广东清远市东北。《元和志》卷34广州清远县:观亭山“一名观峡。一名中宿峡。在县东三十五里。县昔取此峡为名”。《寰宇记》卷157广州清远县:观亭山,“晋中朝时,县人有使至洛者,使讫将还,忽有

  • 白水畈市

    即今湖北蕲春县东北白水乡。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蕲州东北有白水畈市。民国《湖北通志》卷33蕲州:白水畈市“在州东北百四十里”。

  • 蒙山县

    ①西魏废帝二年 (553) 置,属蒙山郡。治所即今四川名山县。以蒙山为名。隋开皇十三年(593) 改为名山县。②隋开皇十三年 (593) 改始阳县置,属邛州。治所在今四川雅安市西。仁寿四年 (604)

  • 挂甲山

    在今山西吉县南。《方舆纪要》 卷41吉州: 挂甲山在 “州南二里。相传尉迟恭尝挂甲于此而名”。隋开皇三年 (583) 在山脚石崖上雕造佛像五区,每区二三龛,龛内多为一佛二菩萨,雕凿手法别具一格。

  • 马鬐山

    又名巨公山、磨旗山。即今山东莒县东南六十里,与莒南县交界处之马丌山。清光绪《山东通志》卷25:“以形似名。”浔水出此。又称巨公山、磨箕山。在山东省莒南县、莒县交界处。西、北均濒浔河,峰峦连绵,形如马鬐

  • 朱家埠

    即今湖北钟祥市西北五十里朱堡乡。民国《湖北通志》卷33《乡镇》:“朱家埠,在(钟祥县)城北六十七里。”

  • 安仁驿

    明置,在今江西分宜县东南。《方舆纪要》卷87袁州府分宜县:安仁驿“在县治东。以县旧为安仁镇也。嘉靖三十五年移置东门外”。崇祯末裁。明置,在今江西省分宜县东。

  • 河沙堡

    即今河北邯郸县东南河沙镇。《清一统志·广平府二》: 河沙堡 “在邯郸县东南二十五里……有土城”。

  • 鄂水

    即今山西乡宁县东鄂河。源于山西乡宁县东北,西流至乡宁与吉县交界处入黄河。《方舆纪要》卷41乡宁县: 鄂水 “出县东北五十里之宋家沟,引为四渠溉田,西流入于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