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墟
即今广西宾阳县治宾州镇。明万历《宾州志》卷3:芦墟在“城南八里”。1950年宾阳县迁治于此。
即今广西宾阳县治宾州镇。明万历《宾州志》卷3:芦墟在“城南八里”。1950年宾阳县迁治于此。
元至元十三年(1276)以原强宗部置,属澂江路。治所在今云南澄江县北三十五里阳宗镇。万历《云南通志》卷2:“强宗讹为阳宗。”明属澂江府。清康熙八年(1669)废入河阳县。古县名。元至元十三年(1276
在今四川仁寿县东南。《寰宇记》卷85仁寿县:丽甘山“在县东二十里。按《图经》:昔有十二玉女于此山汲盐泉煎盐,以玉女美丽,其盐味甘为名。今灶迹尚存”。《方舆纪要》卷67仁寿县:丽甘山“在县东南二十里。山
唐置,在今陕西蓝田县东南二十里王顺山。后改名崇法寺。唐置,在今陕西省蓝田县东南。后改名崇法寺。白居易有诗述其灵异。
在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东北,宝山城西南。《明一统志》卷87丽江军民府:阿那山“在宝山州(今宝山城)西南一十五里。上有阿那和寨”。
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东北部泗水附近,或谓在泗水南面的Bakachak河口。《元史·外夷·爪哇》:“(八节涧)上接杜马班王府,下通莆奔大海,乃爪哇咽喉必争之地。”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治所在贝丘县(开皇十八年改名淄川县,即今山东淄博市西南淄川城)。大业初废。唐武德元年 (618) 复置,治所在淄川县。天宝元年 (742) 改淄川郡,乾元元年(758)
北朝之一。公元550年高洋代东魏称帝,国号齐,都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史称北齐。有今洛阳以东,晋、冀、鲁、豫诸省及内蒙古一部分。公元577年为北周所灭。
在今云南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16镇沅府禄谷寨长官司:马容山在“司(今河口)北八十里。高千余丈,盘亘数百里,石路狭隘,仅容一马”。
在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一百一十四里资丘镇东。清光绪 《湖北全省分图》: 长阳县西有资坵镇。1980年滑坡,徙于桃山今址。
即今江苏无锡市西三十里阳山镇。民国《江苏六十一县志》: 无锡县西有 “新渎桥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