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庸
春秋时小国。群舒之一。偃姓。在今安徽舒城县西南。《春秋》: 成公十七年 (前574),“楚人灭舒庸”。
古国名。西周、春秋群舒之一。偃姓。在今安徽省舒城县西南。《春秋》成公十七年(前574年):“楚人灭舒庸。”参见“群舒”。
春秋时小国。群舒之一。偃姓。在今安徽舒城县西南。《春秋》: 成公十七年 (前574),“楚人灭舒庸”。
古国名。西周、春秋群舒之一。偃姓。在今安徽省舒城县西南。《春秋》成公十七年(前574年):“楚人灭舒庸。”参见“群舒”。
隋开皇十六年(596)置,治所在井陉县(今河北井陉县西北)。大业初废。唐武德元年(618)复置,贞观十七年(643)废。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井陉县(今河北井陉县西北)。辖境相当今河北省井陉县
在今广西灵川县东北。明置巡司于此。《方舆纪要》卷107灵川县“千秋峰”条下:“《志》云,千秋峡丛山列拥,亦名笔峡,大融江经此,风水相搏,涛色如银,名曰银江。”又称笔峡。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东北大溶
即今山东陵县西北土桥镇。旧属德州。清光绪《山东通志》卷1《舆图志》:德州东南有土桥街。
在今河北沽源县东。《方舆纪要》 卷18万全都司开平卫: 凉亭驿 “明初置八驿之一也,太宗北征尝驻跸于此。宣德中朵颜入犯独石,守将杨洪遮击之于凉亭驿”。即此。
①北宋置,属什邡县。在今四川什邡县西鸭子河西岸民主乡金羊村。②即今安徽东至县东北长江东岸吉阳。明置巡司于此。《明史·地理志》 东流县:“有香口镇巡检司,后移于吉阳镇。”(1)古镇名。在今安徽省东至县北
蒙古至元七年(1270)置,属中书省。治所在应昌县(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里诺尔湖西南四里)。《元史·特薛禅传》:“至至元七年,斡罗陈万户及其妃囊加真公主请于朝曰,‘本藩所受农土,在上都东北三百里答儿
五代周置,治所即今山东莱芜市。《寰宇记》 卷21: 莱芜监 “古冶铁之务也。管一十八冶,县、监不相统”。五代周置,治今山东省莱芜市。主铁冶。《太平寰宇记》:莱芜监管矿坑阜等铁坑三,鲁北冶、铜务冶等十八
①唐乾封元年(666)改博城县置,属兖州。治所即今山东泰安市东南三十里旧县。总章元年(668)复改博城县,神龙元年(705)又改乾封县。北宋开宝五年(972)徙治岱岳镇(今泰安市)。大中祥符元年(10
唐筑。在唐长安城 (今陕西西安市) 中。《资治通鉴》: 唐会昌三年 (843) 五月,“筑望仙召于禁中”。
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东门外。《资治通鉴》: 南朝梁承圣三年 (554),西魏军将俘获的梁元帝萧绎活埋,降于西魏的萧詧 “使以布帊缠尸,敛以蒲席,束以白茅,葬于津阳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