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门城
在今河南新安县西缺门山。《资治通鉴》: 唐乾元二年 (759),郭子仪被史思明战败,“子仪至河阳,将谋城守,师人相惊,又奔缺门”,即此。
在今河南新安县西缺门山。《资治通鉴》: 唐乾元二年 (759),郭子仪被史思明战败,“子仪至河阳,将谋城守,师人相惊,又奔缺门”,即此。
三国蜀汉章武元年(221)改蜀郡属国都尉置,属益州。治所在汉嘉县(今四川芦山县。一说在今名山县北)。辖境相当今四川名山以西,宝兴以南,泸定以东,九龙、汉源以北地区。西晋永嘉以后废。三国蜀章武元年(22
在今陕西旬阳县东北。《方舆纪要》卷56洵阳县 “西岔河” 条下: “又有蜀河,在县东北百十三里有堰,下流俱入汉水。”
在今福建泰宁县南。《方舆纪要》卷98泰宁县:“利涉桥在县治南,跨大溪上。石址木梁,酾水为五道。宋元以来,历代修建。”
北魏太平真君六年 (445) 置,即今甘肃临夏市。太和十六年 (492) 改置河州。古镇名。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年)置,治今甘肃省临夏市。太和十六年(492年)改为河州。
即有莘。在今陕西合阳县东南。
即今辽宁海城市东南析木镇。《方舆纪要》卷37海州卫: 析木城在 “卫东南四十里”。
又名清水。即今四川双流县北十里之江安河。《元和志》卷31广都县:“牛饮水在县西三里。”《寰宇记》卷72双流县:“清水在县北十里,改名牛饮水。李膺《益州记》云:牛饮水之末流也,水名客舍,昔程郑家于此,
亦作杜林、桂林、徒林。西周地,在今陕西麟游县西北漆水河发源处。《太平御览》卷890引《竹书纪年》:“夷王猎于杜林,得一犀牛。”雷学淇《考订竹书纪年》卷4:“杜林,近本俱讹作社林。”《国语·晋语》 作徒
又作桑那宗。即今西藏扎囊县东北桑伊。原西藏地方政府设桑伊宗。1960年并入扎囊县。“桑伊”,藏语意为无边无际、存想。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治今西藏自治区扎囊县桑伊。1960年与札囊宗合并,改置札囊县(
又名棘梁山。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六十四里。相传宋代以晁盖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曾在此营建山寨。山顶有千佛崖镌坐佛像,高12米,两旁各有一僧侍立。崖两侧佛像近五百尊,姿态各异,多为唐宋作品,间有明清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