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降水
即今广西大新县东北龙门水。《明史·地理志》 万承州: “西南有绿降水,亦名玉带水。” 《清一统志·太平府》: 绿降水 “在万承土州 (治今龙门镇) 西南十里。源出州东南境,环绕州前,又西入养利州界合通利江”。
即今广西大新县东北龙门水。《明史·地理志》 万承州: “西南有绿降水,亦名玉带水。” 《清一统志·太平府》: 绿降水 “在万承土州 (治今龙门镇) 西南十里。源出州东南境,环绕州前,又西入养利州界合通利江”。
在今四川什邡县境。《方舆纪要》 卷67什邡县: 青竹堰 “在县境。《志》 云: 县有上下雒口、跑马、杨村等堰凡二十处,皆引雒水以溉田”。
又称达斗拔谷。即今甘肃省民乐县东南扁都口。《资治通鉴》:唐开元十五年(727年),“吐蕃大将悉诺逻寇大斗谷,进攻甘州,焚掠而去”,即此。
①即今安徽庐江县东南砖桥乡。清光绪 《庐州府志》 卷3庐江县: 砖桥镇在 “县南六十里”。②即今江苏江都市东北十四里砖桥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 江都县东北有砖桥。民国 《江都县续志》 卷1: “
即吕翁山。在今辽宁锦州市南。《清一统志·锦州府一》:吕翁山“在锦县(今锦州市)南十里,一名吕洪山”。
北宋置,属文昌县。在今海南省文昌县西北。在焚艛山下,故名。古镇名。在今海南省文昌市西北。北宋属文昌县。
西晋太康十年 (289) 置,属冀州。治所在武邑县 (今河北武邑县)。北魏皇始三年 (398)移治武强县 (今河北武强县西南旧城),仍属冀州。辖境相当今河北武邑、武强、阜城等县地。北齐废。西晋太康十年
①又称东路左翼后末旗。清康熙五十年(1711)设,属蒙古车臣汗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东方省马塔特。②又称西路左翼后末旗。清雍正四年(1726)设,属蒙古扎萨克图汗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乌布苏省温都尔杭
又作扎霍硕。清雍正十三年(1735)置。即今黑龙江省肇东市东南五站镇。乾隆《盛京通志》卷33:布拉克站“八十里至扎喀霍硕站”。
在今福建莆田县东南七十里海滨。《清一统志·兴化府》:大蚶山,“山势崒嵂,有蚶田百顷。十里之内,水草皆香”。
在今江西新建县东北六十里新兴街,为往来大道。《清一统志·南昌府二》: 新兴驿 “在新建县西北六十里。旧置新兴铺,本朝康熙十三年改置为驿,今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