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桥关
清乾隆二十五年 (1760) 置,属汶川县。在今四川汶川县南四十里绵虒镇附近岷江索桥头处。嘉庆 《汶川县志》 卷2: 索桥关在 “治北门外索桥头,距城一里。……稽查盐茶,影射及汉羌番民之出入”。
清乾隆二十五年 (1760) 置,属汶川县。在今四川汶川县南四十里绵虒镇附近岷江索桥头处。嘉庆 《汶川县志》 卷2: 索桥关在 “治北门外索桥头,距城一里。……稽查盐茶,影射及汉羌番民之出入”。
即今缅甸中部敏建西南之蒲甘。公元11世纪中至13世纪末叶,曾为蒲甘王朝都城。南宋周去非 《岭外代答》 有专条记述。
①南齐建元二年(480)置,为齐宁郡治。治所疑在今广西邕宁、横县二县南境。后废。②唐武德三年(620)置,属巢州。治所即今安徽无为县西四十里开城镇。七年(624)废。古县名。唐武德三年(620年)析襄
明永乐四年(1406)置,属奴儿干都司。治所在今黑龙江木兰县城东十三里五站屯。后废。明永乐四年(1406年)置,治今黑龙江省木兰县白杨木河入松花江处。隶奴儿干都司。后废。
东汉改宜城县置,属南郡。治所在今湖北宜城市东南十五里楚皇城遗址。三国魏复为宜城县。
清光绪元年(1875)由英商“吴淞铁路公司”擅筑,次年通车。从上海苏州河北岸经江湾至吴淞口。计15公里。光绪三年(1877)由清政府出资赎回拆除。
五代南唐保大九年 (951) 升松源镇置,属建州。治所即今福建松溪县东北旧县。北宋开宝八年 (975) 改名松溪县,并移今治。古县名。五代南唐保大九年(951年)升松源镇置,治今福建省松溪县东北旧县。
北魏皇兴四年(470)置,属东雍州。治所在白水县(今山西垣曲县东南古城镇)。辖境相当今山西垣曲县及河南济源市西部等地。太和中废。
在今河南开封县东小黄村。《水经·济水注》:济水“又东径小黄县之故城北,……县故阳武之东黄乡也”。
在今河北冀州市南田村。《清一统志·冀州》:田村堡“在州南四十里。明嘉靖间筑。有集,为诸集冠”。
即今贵州赫章县东北海马姑。清同治六年(1867),陶三春率苗民起义军据海马姑。即此。在今贵州省赫章县东北。与猪拱箐相犄角,山壁陡立,前有大河。清同治六年(1867年),苗民起义军据海马姑,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