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馨斜
又名内人斜、花田。在今广东广州市西南珠江西南岸花池,与河南街隔江相对。清屈大均 《广东新语》 卷19: 素馨斜 “在广州市城西十里三角市。南汉葬美人之所也。有美人喜簪素馨,死后遂多种素馨于冢上,故曰素馨斜。至今素馨酷烈,胜于他处,以弥望悉是此花,又名曰花田”。
又名内人斜、花田。在今广东广州市西南珠江西南岸花池,与河南街隔江相对。清屈大均 《广东新语》 卷19: 素馨斜 “在广州市城西十里三角市。南汉葬美人之所也。有美人喜簪素馨,死后遂多种素馨于冢上,故曰素馨斜。至今素馨酷烈,胜于他处,以弥望悉是此花,又名曰花田”。
秦置,属陈郡。治所即今河南沈丘县。西汉属汝南郡。南朝宋为陈郡治。北魏徙治陈城 (今淮阳县)。隋开皇初改名宛丘县。古县名。(1)本春秋时项国,后地属楚。秦置县,治今河南省沈丘县。属陈郡。两汉属汝南郡。晋
在今江西星子县南。《方舆纪要》卷84南康府: 田公堤“在府治南一里。万历二十一年,以石堤迤东一带湖水荡啮,渐及城址,郡守田琯因筑石堤长数百丈以卫之。民因谓之田公堤”。
在今陕西榆林市北十里。《清一统志·榆林府二》:红山市,“明嘉靖中,与套部互市于花马池。隆庆五年吉农乞贡,复请开市,因立市于此”。
西汉武帝时置,属临淮郡。治所约在今江苏长江以北或相邻的安徽境内。新莽废。西汉武帝时置,治所约在今江苏省长江以北或相邻的安徽省境内。属临淮郡。东汉初废。
东魏天平初置,属洛州。治所在堙阳县(今河南伊川县东南)。辖境相当今河南伊川县东部及登封市西部地。北周废。东魏天平初置,治堙阳县(今河南登封市西南颍阳西)。辖境约相当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南及伊川县部分地。属
唐方镇名。中和二年 (882) 改大同节度置。治所在代州 (今山西代县),领忻、代二州。辖境相当今山西繁峙、代县、原平、五台、定襄、忻州等市县地。次年改号代北节度。五代唐复为雁门,后废。
在今湖南慈利县西南五十四里宜冲桥乡。《方舆纪要》 卷77慈利县 “羌口镇” 条下: “废宜冲驿,旧通辰沅云贵之路。明洪武中,以路险废之。”
亦作谦州、谦谦州、欠欠州。元置,在今俄罗斯图瓦共和国乌鲁克穆河与克穆齐克河会流处之南的鄂依玛克古城。《长春真人西游记》 卷下: 阿不罕山 “西北千余里俭俭州。出铁,多青鼠,亦收糜麦。汉匠千百人居之,织
即跋那山。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南。唐杜佑《通典·州郡三》 榆林郡:“西北到黄河二十里,去纥那山一百二里。”
一作舒龙。西周、春秋群舒之一。偃姓。在今安徽舒城县西南。《汉书·地理志》 庐江郡有舒城县。应劭曰:“群舒之邑。”古国名。又作舒龙。西周、春秋群舒之一。偃姓。在今安徽省舒城县西南。《汉书·地理志》:庐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