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墓
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辛庄镇东南十里牛山北麓。为春秋时古墓。管仲 (?一前645) 名夷吾,字仲,颍上 (颍河之滨) 人。春秋时政治家,辅佐齐桓公改革政治,发展经济,富国强兵,使齐国先后九次会合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昔有明碑题“管子之墓”,今佚。1981年淄博市人民政府于墓前立石碑两方,一方刻管仲像,一方书 “齐相管夷吾之墓”。《史记·管晏列传》: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括地志》 云: “管仲冢在青州临淄县南二十一里牛山之阿。”
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辛庄镇东南十里牛山北麓。为春秋时古墓。管仲 (?一前645) 名夷吾,字仲,颍上 (颍河之滨) 人。春秋时政治家,辅佐齐桓公改革政治,发展经济,富国强兵,使齐国先后九次会合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昔有明碑题“管子之墓”,今佚。1981年淄博市人民政府于墓前立石碑两方,一方刻管仲像,一方书 “齐相管夷吾之墓”。《史记·管晏列传》: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括地志》 云: “管仲冢在青州临淄县南二十一里牛山之阿。”
唐初废洮阳县置,属临潭县。在今甘肃碌曲县东双岔乡。《元和志》卷39洮州临潭县:“广恩镇,在县西一百八十里。”
在今湖北武汉市汉阳翠微街西端。清顺治年间由白光和尚就明葵园旧址创建,取佛家《楞严经》中“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偈语得名。为武汉市佛教四大丛林之一。多次重修。现存建筑系清同治三年(1864)、光绪二十
①又名刘阮洞。在今浙江天台县西北天台山中。《清一统志 · 台州府一》: 刘阮洞 “在天台县西北二十里。又名桃源洞。相传汉永平中有刘晨、阮肇入山采药,遇仙女于此”。②在今贵州遵义市东南。《明一统志》卷7
在今湖南永州市东三十里。《方舆纪要》卷81零陵县:马鞍岭“岭路险峻,通宁远县界。瑶洞联络,盗贼出没之所也”。在海南省海口市西南。东西走向。因远看形似马鞍得名。为死火山。南、北两火山锥分别称风炉岭和包子
十六国后赵置,属兖州。治所在东燕县(今河南延津县东北)。后改属洛州。北魏废。东晋初置,治东燕县(今河南延津县东北)。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延津县、滑县等地。北魏废。
在今河南修武县境。东汉延熹二年(159)封欧阳参为仁亭侯。即此。《方舆纪要》卷49修武县:仁亭“后汉延熹二年,以诛梁冀功,封尚书令欧阳参为仁亭侯,是也”。在今河南省修武县境。东汉延熹二年(159年),
在今四川邛崃市城内里仁街。《方舆胜览》卷56邛州:文君井“在临邛。陆务观诗:落魄西州泥酒杯,酒酣几度上琴台。青鞋自笑无拘束,又向文君井上来”。《明一统志》卷72嘉定州:文君井“在邛崃县南二里,郡卓文君
即今广东顺德市西龙江镇。明万历《广东通志》卷16:顺德县有“龙江墟”。
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北。《方舆纪要》卷40太原府阳曲县:扫谷水“在府西北三十里, 出府西北百二十里之扫谷,南流出天门谷, 入于汾水”。
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置,即今甘肃景泰县东芦阳镇。设参将驻守。清改设游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