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慈寺
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乡镇。《元和志》卷5河南府汜水县: “等慈寺,在县东七里。王师既破建德,诏于战所起寺立碑纪功焉,令颜师古为碑文。”
唐建,在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北汜水镇东北。
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乡镇。《元和志》卷5河南府汜水县: “等慈寺,在县东七里。王师既破建德,诏于战所起寺立碑纪功焉,令颜师古为碑文。”
唐建,在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北汜水镇东北。
唐方镇名。乾元元年 (758) 置,建中二年 (781) 建号镇海军。初治昇州 (今江苏南京市),寻徙治苏州 (今江苏苏州市),后移治宣州(今安徽宣州市); 贞元后定治润州 (今江苏镇江市)。景福二年
在今江西永修县西。《方舆纪要》 卷84南康府: 蛇子径水在 “县 (治今艾城) 南二十里。旧晋吴猛杀大蛇,蛇子穿地成穴,流水灌通。唐仪凤中始通小舟。今水势屈曲如蛇形”。
即今安徽休宁县东南五十里东临溪镇。《方舆纪要》 卷28休宁县 “五城村” 条下: 临溪村“在县南九十里。元置临溪务、白际岭巡司于此,明初废”。
(臺) 在今山东胶南市琅琊镇 (夏河城)东南十里琅琊山上,可望大海。《山海经》: “琅邪台在渤海间,琅邪之东。” 郭璞注: “今琅邪在海边,有山嶕峣特起,状如高台,此即琅邪台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1928年改拉 卜楞设治局置,属甘肃省。治所即今甘肃夏河县 (拉卜楞镇)。以大夏河为名。在甘肃省南部、大夏河上游,西邻青海省。属甘南藏族自治州。面积 4074 平方千米。人口7.7万,有藏、汉、回等族
简称船山。在今湖南衡阳县(西渡镇)西北曲兰镇。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晚年居此,筑土室曰观生居,杜门著书,所著书曰《船山集》,学者称之为船山先生。王夫之《船山记》谓船山“山之岑有石如船,顽石也,而以之名”
即今陕西洋县北铁冶河。《水经· 沔水注》: “汉水又东至城南, 与洛谷水合。 水北出洛谷,谷北通长安。其水南流,……南注汉水。”
在今广西鹿寨县南石路。《明史·地理志》柳州府洛容县:“东有平乐镇巡检司,治石榴江。后迁县东北中渡。”《清一统志·柳州府》:平乐镇巡司“在(雒容)县东十里石榴江。万历十四年迁于此(中渡)”。古水名。在今
辽属国,都天福城(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渤海镇)。《辽史·太祖纪下》:天显元年(926),“改渤海国为东丹,忽汗城为天福。册皇太子倍为人皇王以主之”。三年,举国东徙辽阳(今辽宁省辽阳市),应历二年(9
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辽阳府置,属辽阳行省。治所在辽阳县(今辽宁辽阳市老城)。辖境相当今辽宁辽阳市以南及辽东半岛一带。明洪武四年(1371)废。六年(1373)复置,十年(1377)又废。元至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