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城
在今湖南澧县东南一里。《舆地纪胜》卷70澧州:竹城,“建炎、绍兴之扰,州尝寄治于仙明湖之南岸,以竹为城,至今人犹以竹城目之”。或说在今湖南岳阳市东。《方舆纪要》卷77岳州府巴陵县“刘备城”条下:“又有竹城,亦在府东。《志》云,宋建炎、绍兴之扰,州尝寄治仙明洲东岸,以竹为城,至今犹称竹城。”光绪《巴陵县志》卷6:“按,宋南渡初,州尝寄治仙明洲,盖因杨么之乱,湖东皆为‘贼巢’,寄治当在湖西,非府东也。仙明洲今不知其处。”
在今湖南澧县东南一里。《舆地纪胜》卷70澧州:竹城,“建炎、绍兴之扰,州尝寄治于仙明湖之南岸,以竹为城,至今人犹以竹城目之”。或说在今湖南岳阳市东。《方舆纪要》卷77岳州府巴陵县“刘备城”条下:“又有竹城,亦在府东。《志》云,宋建炎、绍兴之扰,州尝寄治仙明洲东岸,以竹为城,至今犹称竹城。”光绪《巴陵县志》卷6:“按,宋南渡初,州尝寄治仙明洲,盖因杨么之乱,湖东皆为‘贼巢’,寄治当在湖西,非府东也。仙明洲今不知其处。”
在今陕西蓝田县西南。《汉书·扬雄传》:“武帝广开上林,南至宜春、鼎胡、御宿、昆吾。”晋灼曰: “昆吾,地名也,有亭。” 宋敏求 《长安志》 卷16: “昆吾亭,在县境,汉宣帝霍皇后葬亭之东。”在今陕西
北周大象二年 (580) 改安州置,治所在宿预县 (今江苏泗阳县西北郑楼乡古城)。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开元二十三年 (735) 徙治临淮县 (今江苏盱眙县西北)。辖境相当今江苏宿
古代少数民族。宋时为乌蛮的一部。南宋李心传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卷124: “虚恨乃乌蛮别种,所居高山之后,夷人以高为虚,以后为恨,故名。” 其地东接马湖 (今四川雷波县),南抵邛部川 (今四川越西
①即恒山。在今河北唐县西北。《史记·赵世家》: “简子乃告诸子曰: 吾藏宝符于常山上,先得者赏。” 即此。西汉因避文帝刘恒讳,北宋又避真宗赵恒讳,改恒山为常山。东汉初平四年 (193) 张燕领导的黑山
即今河南中牟县北二十四里万胜村。《新唐书·秦宗权传》:唐光启三年(887),秦宗权围汴州,其将卢瑭“引兵屯万胜,夹汴而栅”。后置镇。《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同光四年(926),帝“至万胜镇,即命旋
在今湖南浏阳市北七十里。《方舆纪要》卷80浏阳县:九溪洞“上合下开,路通往来,有九水绕流其前”。
①西汉置,属云中郡,为东部都尉治。治所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陶卜齐东城卜子古城。东汉废。②1912年改陶林厅置,后属察哈尔特别区。治所即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中旗 (科布尔镇)。1928年属绥远省。195
在今山东莱州市北五十里。明置灶河寨备御百户所于此。
在今辽宁本溪市区。民国《奉天通志》卷75本溪县:本溪湖山“下有石湖水, 由洞底流出,入太子河”。严冬不冰,蒸气若雾。清置本溪县以此名。在辽宁省本溪市。原名碑溪湖,又称杯犀湖。清乾隆年间改今名。湖水源自
即今安徽庐江县东北盛桥镇。清道光《安徽通志》 卷28庐江县: 盛家桥镇在 “县东北五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