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洛山
即洛通山。在今四川什邡县西北六十里。《方舆纪要》 卷67什邡县: 章山 “又名章洛山,亦曰杨村山。上有风火二洞。《志》 云: 县北六十里有高境关,关外即章洛山也”。
即洛通山。在今四川什邡县西北六十里。《方舆纪要》 卷67什邡县: 章山 “又名章洛山,亦曰杨村山。上有风火二洞。《志》 云: 县北六十里有高境关,关外即章洛山也”。
在今甘肃永登县南苦水乡北。《方舆纪要》 卷63庄浪卫: 野狐堡 “在卫东南”。为戍守要地。
元大德四年 (1300) 以维摩部置,属广西路。治所在今云南砚山县东北六十里阿猛镇。辖境包有今云南丘北县地。彝语 “维” 为沟,“摩” 为水井,意即小河旁水井边的地方。明代属广西府,治所在今砚山县西北
即 《水经注》 之泽泉水。在今陕西富平县西。宋敏求 《长安志》 卷19富平县: “泽多泉在县西一十三里永闰乡温泉村,东入薄台川三十里,东南入漆沮河,溉民田。”
即永通桥。在今北京市通县西八里通惠河上。因距县治八里而名。为陆路入北京的重要孔道。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由天津入侵北京,清军于此抵御。《清史稿·文宗纪》:“瑞麟等与洋兵战于八里桥,不利。”
一作察木多。即今西藏昌都县。清乾隆《西藏志·疆圉》 称: “工布江达、拉里、说板多、洛隆宗、昌都皆为要隘。1960年与拉多宗合并设昌都县。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治今西藏自治区昌都县昌都镇。1960年与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置,属美诺厅。在今四川小金县北两河乡西北大坂村。四十四年(1779)废入抚边屯。设千总驻防。
即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南鹿角乡 (鹿角场)。清光绪 《彭水县志》 卷4: 鹿角故砦 “在县南九十里鹿角沱”。
一作杨官堡。明置,属复州卫。即今辽宁瓦房店市西北羊官堡。明《全辽志》卷2:复州城有“羊官堡”。
在今湖南临武县东北,溱水之北。《清一统志·桂阳州》 “濆市”条下:“又水东市,在(临武)县东四十里。”
即今山西闻喜县东南裴社乡。《清一统志·绛州》 “下东镇” 条下: 裴社镇 “在县南二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