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秦淮河

秦淮河

古称龙藏浦。又名淮水。在今江苏西南部。东源出句容县北宝华山,称句容河; 南源出溧水县东庐山,名溧水河。二水于江宁县方山南汇合,西北流经南京市区注入长江。《寰宇记》 卷90升州江宁县 “淮水” 条引 《舆地志》 云: “始皇巡会稽,凿断山阜,此淮即所凿也,亦名秦淮。” 唐许嵩 《建康实录》 卷1: “其淮本名龙藏浦,……屈曲不类人功,疑非秦始皇所开。” 东晋南朝以来,秦淮河为建康之屏障,西连石头城,东接青溪,设浮航二十四所,每有战事,撤航为备。隋平陈后,浮航始废。六朝时淮青桥至镇淮桥一带秦淮河两岸,皆为繁华商业区,是士大夫聚居地。五代时吴国改筑金陵城,乃贯秦淮于城中。明代以应天府为南京,歌楼画舫环集秦淮两岸。此地历为南京名胜之地。


古称龙藏浦,又称淮水。《太平寰宇记》:“(秦)始皇巡会稽,凿断山阜,此淮即所凿也,亦名秦淮。”长江下游支流。在江苏省西南部。东源句容河出句容市大茅山,南源溧水河出溧水县东芦山,在秣陵关附近汇合北流,经南京市区西入长江。以溧水河为源,长110千米,流域面积2630平方千米。是江苏省西南部重要河道。南京秦淮河夫子庙一带为南京市主要旅游景点之一。


猜你喜欢

  • 寺前镇

    亦名寺头镇。北宋置,属澄城县。即今陕西澄城县东南四十二里寺前镇。《清一统志·同州府二》 引《县志》:“寺头镇在县东南四十里,即寺前镇。明嘉靖二十五年筑城,名曰遵义堡。”(1)在安徽省太湖县东北部。面积

  • 五水关

    ①在今河南商城县南六十里。《方舆纪要》卷50商城县:五水关“以五水合流于关下而名。旧为隘口,可以守御”。②即今湖北随州市东北忤水关。《方舆纪要》卷77随州:五水关“在五水山下,亦作仵水关”。

  • 下庄

    即今福建政和县南东下庄。清乾隆十三年(1748)置巡司于此。

  • 随县

    西汉置,属南阳郡。治所即今湖北随州市。西晋属义阳国,寻为随国治。南朝宋泰始五年 (469)改为随阳县,为随阳郡治。南齐复改为随县,为随郡治。西魏为随州治。隋为汉东郡治。唐复为随州治。明洪武二年 (13

  • 延津县

    ①北宋政和七年(1117)改酸枣县置,属开封府。治所即今河南延津县。金贞祐三年(1215)升为延州,徙治今原阳县东北延州村。元至元九年(1272)降为延津县,还治今延津县,属南京路。二十五年(1288

  • 方顶山

    在今湖南石门县西北一里。《方舆纪要》卷77石门县“石门山”条下:方顶山“山顶方平”。

  • 夏侯堡

    在今陕西耀县南二十里。《清一统志·西安府三》: 夏侯堡 “一名鱼池堡。元末州治毁,尝移治于此。明嘉靖二十五年复筑堡城”。

  • 红心镇

    在安徽省凤阳县东南部。面积78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红心,人口 6400。原为南京至北京驿道站。相传元末红巾军核心部曾驻此,故名红心铺,简称红心。明洪武三年(1370年)于此置红心驿,设

  • 福寿场

    即今四川南川市北福寿乡。民国 《南川县志》 卷2: 福寿场 “北路偏西五十里。俗呼罗洞坪,位高原上,大溪、龙川两夹之,上下各二十里。旧场名郑家街。……明季迁老场坪,去今场半里。清乾隆五十年移今地,更名

  • 武原郡

    ①南朝梁太清三年 (549) 分吴郡置,属吴州。治所在海盐县 (今浙江海盐县城东南隅)。辖境相当今浙江海盐县和海宁市地。陈废。②东魏武定八年 (550) 分下邳郡置,属东徐州。治所在武原县 (今江苏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