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昌县
唐武德二年 (619) 改宜阳县置,为熊州治。治所在今河南宜阳县西五十四里福昌村。《元和志》 卷5: “取县西隋宫为名。” 开元初属河南府。五代唐改为福庆县。北宋复为福昌县。熙宁五年(1072) 省入寿安县,元祐元年 (1086) 复置福昌县。金改属嵩州。元初并入宜阳县。
古县名。唐武德二年(619年)改宜阳县置,治今河南省宜阳县西。属谷州。贞观六年(632年)为谷州治。五代唐改名福庆县。北宋初复名福昌县,熙宁五年(1072年)废,元祐元年(1086年)复置。元初废。
唐武德二年 (619) 改宜阳县置,为熊州治。治所在今河南宜阳县西五十四里福昌村。《元和志》 卷5: “取县西隋宫为名。” 开元初属河南府。五代唐改为福庆县。北宋复为福昌县。熙宁五年(1072) 省入寿安县,元祐元年 (1086) 复置福昌县。金改属嵩州。元初并入宜阳县。
古县名。唐武德二年(619年)改宜阳县置,治今河南省宜阳县西。属谷州。贞观六年(632年)为谷州治。五代唐改名福庆县。北宋初复名福昌县,熙宁五年(1072年)废,元祐元年(1086年)复置。元初废。
在今甘肃夏河县境。《资治通鉴》:南朝宋永初三年(422),“秦王炽磐以折冲将军乞伏是辰为西胡校尉,筑列浑城于计罗以镇之”。胡三省注:“计罗盖即罗川之地。”十六国西秦筑,在今甘肃省合水县境。
在今青海乐都县西湟水之北。《宋史·地理志》 乐州德固砦: “南至渴驴岭一十里。”
西周国名。在今河南濮阳县西南。《逸周书·作雒篇》:“武王克殷,乃立王子禄父俾守商祀,建管叔于东,建蔡叔、霍叔于殷,俾监殷臣。”晋孔晁注:“东谓卫。”古国名。在今河南省濮阳县西南。《逸周书·作雒篇》:武
即今台湾岛东北海域之花瓶屿。《海道针经·福州往琉球针》:“梅花开舡,用乙辰七更取圭笼长。用辰巽三更取花矸屿。”清《台湾舆图并说》光绪《全台舆图》:台湾岛东北有花矸屿。
元至元十四年 (1277) 改建德府置,至元二十一年 (1284) 属江浙行省。治所在建德县 (今浙江建德市东北五十里梅城镇)。辖境相当今浙江建德、淳安、桐庐等市县地。公元1358年朱元璋改为建安府。
亦作顺母口。即今河南太康县西逊母口镇。明嘉靖 《太康县志》 卷1 《集店》: “逊母口集,西三十里。”
北魏永安中置,属广州。治所在北舞阳县(今河南舞阳县东北四十六里北舞渡镇)。隋开皇初废。北魏永安中置,治北舞阳县(今河南舞阳县北北舞渡)。辖境相当今河南省舞阳县一带。隋开皇初废。
即大洛城。在今内蒙古清水河县西南。为汉定襄郡骆县故城。《魏书·太宗纪》:永兴五年(413),“遂南次定襄大落城”,即此。
在今浙江建德市东北五十里。《方舆纪要》卷90严州府建德县: 鲍婆岭 “在府 (治今梅城镇)东北。明初张士诚寇严州,李文忠御之于东门外,使别将出小北门,间道过鲍婆岭,由碧鸡坞绕出阵后,大破之”。即此。
西魏改新兴郡置,属合州。治所在清居县(今四川南充市南青居镇)。辖境相当今四川南充市南部及武胜县西北地。隋开皇初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