祐川县
①唐贞观四年 (630) 置,属羁縻盖州。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境。后废。
②唐先天元年 (712) 改基城县置,属岷州。治所在今甘肃宕昌县西北四十八里理川镇。《元和志》卷39岷州祐川县: “取县西祐川为名也。” 后没入吐蕃。北宋崇宁三年 (1104) 复置,为岷州治。南宋绍兴元年 (1131) 废。
古县名。唐先天元年(712年)避玄宗李隆基名讳,以基城县改名,治今甘肃省宕昌县西北。属岷州。上元二年(761年)地入吐蕃。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复置。南宋属西和州。蒙古废。
①唐贞观四年 (630) 置,属羁縻盖州。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境。后废。
②唐先天元年 (712) 改基城县置,属岷州。治所在今甘肃宕昌县西北四十八里理川镇。《元和志》卷39岷州祐川县: “取县西祐川为名也。” 后没入吐蕃。北宋崇宁三年 (1104) 复置,为岷州治。南宋绍兴元年 (1131) 废。
古县名。唐先天元年(712年)避玄宗李隆基名讳,以基城县改名,治今甘肃省宕昌县西北。属岷州。上元二年(761年)地入吐蕃。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复置。南宋属西和州。蒙古废。
在今江西星子县南七十里。《方舆纪要》 卷84南康府星子县: 渚矶 “当鄱阳湖之西渚。明初与陈友谅相持于鄱阳湖,既而明师泊左蠡,友谅亦移泊渚矶,即此”。《清一统志 ·南康府一》: 渚矶 “北去都昌县之左
在今河南濮阳县东。《宋史·河渠志一》:北宋庆历八年 (1048),“河决商胡埽,决口广五百五十七步”。在今河南省濮阳县东。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黄河决口于此。
在今陕西长安县南,北口有子午镇。为关中南通汉中之要道。《汉书·王莽传》:元始五年(5)秋,“莽以皇后有子孙瑞,通子午道。子午道从杜陵直绝南山,径汉中”。颜师古注:“子,北方也。午,南方也。言通南北道相
在今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西四十里。《明一统志》卷87元江军民府:因远山“下有泉,为仲夷溪,分溉田亩,东流入礼社江”。
明置,属邑梅洞长官司。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北官庄乡南官城。《明史·四川土司传》: 弘治十二年 (1499),邑梅副长官杨胜刚,“结俊倍洞长杨广震等,号召宋农、后溪诸蛮,聚兵杀掠”。即此。
金置,属曲周县。在今河北曲周县境内。
①一名青山。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南麒麟门外。宋 《景定建康志》 卷17: 青龙山,“南唐后主尝校猎于此”。《清一统志·江宁府一》 “青龙山” 条引《(江南) 通志》: “山趾石坚而色青,……青龙亦名青山。
一名碛矶。在今安徽芜湖市西北沿江弋矶山北。《陈书·周文育传》:“徐嗣徽引齐寇渡江据芜湖,诏征文育还京。嗣徽等列舰于青墩,至于七矶,以断文育归路。”《舆地纪胜》卷18太平州:七矶“在芜湖县西北十五里”。
即今浙江长兴县南泗安塘。《舆地纪胜》卷4:四安溪“在长兴县南四十三里。源出四安山”。《方舆纪要》卷91长兴县:四安溪“在县南三十里。自四安山引流而东南,广德州境之水亦流合焉,下流注于苕溪”。
即今陕西铜川市东南三十里陈炉镇。《清一统志·西安府三》:陈垆镇“土人陶瓦器为业,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