祋祤县
西汉景帝二年 (前155) 置,属内史。治所即今陕西耀县东一里河东堡。武帝后属左冯翊。东汉初废。永元九年 (97) 复置,三国魏又废。
古县名。西汉景帝二年(前155年)置,治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东。属左冯翊。东汉初废,后复置。三国魏废。
西汉景帝二年 (前155) 置,属内史。治所即今陕西耀县东一里河东堡。武帝后属左冯翊。东汉初废。永元九年 (97) 复置,三国魏又废。
古县名。西汉景帝二年(前155年)置,治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东。属左冯翊。东汉初废,后复置。三国魏废。
即今山东文登市东南高村镇。清光绪《文登县志》 卷3 《坊市》: “东南四十里曰高村集。”
今越南东北部河北省境之陆岸河。《元史·安南传》:“兴道王(陈峻)、范殿前(范海崖)领兵船复聚万劫江口。”
唐代通海城路上的要站。在今云南个旧市北四十里倘甸。
即今江西湖口县东南西洋桥村。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13九江府湖口县:东南有西洋桥。
清乾隆七年 (1472) 置,属承德府。治所即今河北承德市西南滦河镇。四十三年 (1778)改为滦平县。
藏语音译异名。在今西藏扎达县。公元996年古格领主拉喇嘛也失斡兴建托林寺,先后延请藏僧仁钦桑布、天竺僧阿底峡来此译经传法,并于1076年(藏历火龙年)举行法会,佛教大昌,史称藏传佛教后弘期上路弘传。
十六国前凉置,治所在安故县(今甘肃临洮县南)。后废。西汉置,治安故县(今甘肃临洮县南)。辖境约当今甘肃省临洮、渭源等县一带。西晋废。十六国前凉复置,后又废。
在今江苏睢宁县东南凌城镇。《魏书·孔伯恭传》: “伯恭从睢陵城东向零中峡。” 即此。
即伊是。战国赵地,在今山西安泽县南。即“伊是”。
元驿站。在今蒙古国南中戈壁省乌兰托沙兰加太。《经世大典·站赤》:“和林之南沙兰秃等六处马站,连年经值风雪,刍草不生。”为丰州(今呼和浩特东)通往和林的重要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