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硖石山

硖石山

①在今山西晋城市东南。《寰宇记》 卷44晋城县: “硖石山在县东南三十里,上有青莲寺,西有掷笔台,即远大师置涅槃经疏藏之所。” 《方舆纪要》 卷43泽州 “浮山条”: 硖石山 “以两山拱峙壁立若门”。故名。

②一名紫微山。在今浙江海宁市。明万历 《杭州府志》 卷23: 硖石山 “两中通河流,因名硖石山”。

③在今安徽凤台县西南淮河两岸。六朝时淮水为南北争战地,两岸山上各筑有城。《晋书·苻坚载记》: 晋太元八年 (383),苻融攻陷寿春,“龙骧将军胡彬先保硖石”。即此。


古山名。在今安徽省寿县西北。淮河流经山峡中,六朝时两岸各筑一城,是屏障淮南的重要据点。东晋太元八年(383年),苻坚陷寿阳,晋龙骧将军胡彬退保硖石,即此。


猜你喜欢

  • 朐山郡

    北周建德六年 (577) 改琅邪郡置,治所在朐山县 (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海州镇)。隋开皇初废。北周建德六年(577年)改琅邪郡置,治朐山县(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海州镇)。属海州。隋开皇初废。

  • 弄溪镇

    北宋置,属益阳县。即今湖南桃江县治。清同治《益阳县志》卷2:“两岸市廛夹峙如巷,故曰弄溪。”镇因溪为名。后又名桃江镇。

  • 六灶镇

    即今上海市南汇县西北六灶镇。清光绪《南汇县志》卷1:北六灶镇在“邑西北二十四里”。在上海市南汇区北部。面积31.8平方千米。人口3万。镇人民政府驻六灶,人口2500。因原为六灶汛地,故名。明成集市。清

  • 东江阳郡

    亦名江阳郡。南朝宋置(一说东晋穆帝时置),属益州。治所在汉安县(今四川纳溪县西二十里三江坝)。齐时辖境相当今四川泸州、泸县、合江、纳溪、江安等市县地。梁移治江阳县(今四川泸州市)。隋开皇三年(583)

  • 小维摩

    即今云南砚山县西北维摩彝族乡。旧属广南县,有外委分防。民国初改置县佐。

  • 苏基镇

    即今河北海兴县治。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0盐山县图:东北有苏基镇。1965年于此设海兴县。在河北省海兴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09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苏基,人口2万。明永乐二年(

  • 南合州

    南朝梁太清元年 (547) 改合州置,治所在今广东雷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雷州、湛江、遂溪、徐闻等市县地。隋开皇九年 (589) 平陈后改为合州。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治所在海康县 (

  • 保牢山

    在今湖南怀化市境。《舆地纪胜》 卷71沅州: 保牢山 “昔人保聚其中,以其牢险,因名”。《方舆纪要》 卷81沅州 “明山” 条下: “又保牢山,州(治今芷江侗族自治县) 东百里。蛮僚据此,资其牢险。”

  • 皇华江

    即今广西岑溪县之义昌江。《舆地纪胜》卷109 藤州: 皇华江 “在镡津县”。《方舆纪要》卷108岑溪县: 皇华江 “在县城南。有二源: 一出县北中西乡; 一出连城乡,合流经县北十里皇华山下,因名。南流

  • 库库诺尔

    即今青海东部之青海湖。民国许公武《青海志略》第三章:青海湖,“蒙(古)语曰库库诺尔,库库即青,诺尔即海之意”。“青海湖”的蒙古语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