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美堡
即今福建龙海市东北十八里石美。《方舆纪要》卷99漳州府:石美堡“在府东七十里覆舟山下。嘉靖三十六年建,有土城。万历四十年增修”。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置,即今福建省龙海市东北石美(石尾)。属龙溪县。清宣统三年(1911年)建成的漳厦铁路经此。
即今福建龙海市东北十八里石美。《方舆纪要》卷99漳州府:石美堡“在府东七十里覆舟山下。嘉靖三十六年建,有土城。万历四十年增修”。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置,即今福建省龙海市东北石美(石尾)。属龙溪县。清宣统三年(1911年)建成的漳厦铁路经此。
在今甘肃崇信县西四十里。《魏书·地形志》: 安定县有铜城。《清一统志·泾州一》: 铜城,“ 《旧志》,黄巢之乱,土人筑以御寇,北枕高山,南面平原,距汭水峡口,故址尚存”。村名。在甘肃省崇信县西部、汭河
一名漆湖。又名小五湖。在今江苏无锡市西南十八里。湖西即太湖。《方舆纪要》卷25常州府无锡县:五里湖“一名小五湖”。
又作古奴、姑奴、奴调。“调”,梵文意为洲,或译为国。古地名。在今缅甸西南沿岸。《水经·河水注》 引康泰 《扶南传》 曰: “从迦那调洲西南入大湾,可七八百里,乃到枝扈黎大江口,度江径西行极大秦也。”
战国秦惠王二十七年(前311)于蜀国都城成都置,为蜀郡治。治所即今四川成都市。东汉时兼为益州治。三国蜀汉建都于此。西晋为蜀郡及益州治。成汉都于此。东晋为蜀郡及益州治。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州废,复为蜀郡
一名花海子。在今甘肃玉门市北花海乡。为赤金河所汇。《清史稿·地理志》 玉门县:“阿拉克湖即延兴海。”
即今安徽庐江县东北白山镇。清光绪《庐州府志》卷3庐江县:白石山镇在“县北六十里”。在吉林省蛟河市东南部。面积573平方千米。人口5.1万。镇人民政府驻白石山,人口2.5万。曾称张连站、白石砬子等。四周
又名白带山、题山、云居山、小西天。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五十里。山因藏石经而名。山有石经洞,下有云居寺。《明一统志》卷1:“隋大业间法师静琬者处此,募缘凿石为板,刻经一藏
又称蔡宗。治所即今西藏拉萨市东蔡公堂。
唐方镇名。大历十四年(779)改淮宁军置,治所在蔡州(今河南汝南县)。贞元十四年(798)改名彰义军。唐方镇名。大历十四年(779年)以淮宁军节度使改置,治蔡州(今河南汝南县)。贞元十四年(798年)
在今贵州遵义县 (南白镇) 西北乐理 (乐民村)。《方舆纪要》 卷70遵义府遵义县: 落濛关在 “府西三十里。(明) 万历中,水西安疆臣讨杨应龙,由西路沙溪、马站、石壁、花毛田而进,夺落濛关”。在今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