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牌
在今台湾省台北市北,北投区东南。清乾隆十七年(1752)淡水同知为划定汉人与高山族人土地界限,曾立石碑于此,闽人转音名石牌。
区片名。在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中部偏西。人口 7700。明代散居周围的农民,为免珠江潮水侵害而迁聚该处建村。初名庙边岗,后因附近为坟地,墓道多石人、石兽等石雕,故易今名。主产蔬菜。商业和加工业发展较快。附近有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等。
在今台湾省台北市北,北投区东南。清乾隆十七年(1752)淡水同知为划定汉人与高山族人土地界限,曾立石碑于此,闽人转音名石牌。
区片名。在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中部偏西。人口 7700。明代散居周围的农民,为免珠江潮水侵害而迁聚该处建村。初名庙边岗,后因附近为坟地,墓道多石人、石兽等石雕,故易今名。主产蔬菜。商业和加工业发展较快。附近有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等。
即今蒙古国科布多东之扎布汗河。《后汉书·南匈奴传》:永元二年(90),中郎将耿潭、左谷蠡王师子等击北匈奴出鸡鹿塞,“至涿邪山,乃留辎重,分为二部,各引轻兵两道袭之。左部北过西海至河云北,右部从匈奴河水
即加罗希。今泰国南部马来半岛万伦之柴也。见明王宗载 《四夷馆考·暹罗馆》。清陈伦炯《海国闻见录·南洋记》 作斜仔。
在今浙江嘉善县西北。《方舆纪要》卷91嘉善县:三白荡“在县西北五十里,入吴江县界。三荡相接,广十二里,又西北六十里而达苏州之盘门”。
唐置,属黔州都督府。治所即今贵州开阳县。北宋后废。唐置,治今贵州省开阳县。辖境相当今贵州省鱼梁河与清水江汇流处。北宋后废。
即今浙江萧山市西南黄岭村。《资治通鉴》: 唐中和三年 (883),“刘汉宏分兵屯黄岭、岩下、贞女三镇,钱镠将八都兵自富春击之,破黄岭”。即此。《方舆纪要》 卷92萧山县: 黄岭镇 “在县西南四十八里之
在今四川峨眉山市东南四十里。《旧唐书·地理志》: 绥山县 “隋招致生僚,于荣乐城置绥山县,取旁山名也”。
在今云南楚雄市西郊。 《清一统志·楚雄府》: 峨山“在楚雄县西门外。 《通志》: 上有石,形似屏,高八尺,郡之得名以此”。现为峨碌公园。
1912年置,属江宁县。即今江苏南京市水西门外上新河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江宁县记:“上新河镇在城西十六里。”
在今广西武宣县北六十里。明置巡司于此。清雍正十二年(1734)裁。
唐贞观五年 (631) 置,为羁縻诺州治。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北。后废。古县名。唐贞观五年(631年)置,治今四川省松潘县黄胜关北,为诺州治。后因地入吐蕃,侨治庆州(今甘肃庆城县)境内,寻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