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新妇山
亦名三新妇山。在今安徽祁门东北。《舆地纪胜》卷20徽州:三新妇山“在祁门东北二十里。每春雨初晴, 若彩服艳妆焉”。《方舆纪要》卷28祁门县:石新妇山“高四十一仞, 周二十五里,北接黟县武亭山。上有三石峰,亦曰三新妇山”。
亦名三新妇山。在今安徽祁门东北。《舆地纪胜》卷20徽州:三新妇山“在祁门东北二十里。每春雨初晴, 若彩服艳妆焉”。《方舆纪要》卷28祁门县:石新妇山“高四十一仞, 周二十五里,北接黟县武亭山。上有三石峰,亦曰三新妇山”。
在今云南泸水县西四十里片马。清代属云龙州,后改属保山县。见云贵总督硕色《处置秤戛等处分隶奏摺》。
北宋置,属桂阳县。在今广东连州市南。《清一统志·连州直隶州》:银场“一在州南同官峡”。在今广东省连州市东南。北宋属桂阳县。
秦置,属砀郡。治所在今河南民权县西北三十八里内黄集。汉属陈留郡,为都尉治。《汉书·地理志》陈留郡外黄县注引张晏曰:“魏郡有内黄,故加外。”臣瓒曰:“县有黄沟,故氏之也。”西晋属陈留国。北魏废。隋初复置
东汉改曲阳县置,属九江郡。治所在今安徽淮南市东南。三国魏属淮南郡。东晋废。古县名。东汉改曲阳侯国置,治今安徽省寿县东北。因下邳郡有曲阳,故名西曲阳。属九江郡。东晋废。
又名北口、虎北口。即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一百二十里古北口。为长城重要关口之一。《新唐书·地理志》 燕乐县:“东北百八十里有东军、北口二守捉。北口,长城口也。”《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天祐十年(913
在今河南商丘县南。《明一统志》 卷27归德府: 照碧堂 “在府旧南城上。宋建南都,作于城上,以临南湖,故名”。
南宋改迁隆寨置,属邕州。治所在今广西宁明县东那堪乡迁隆村。后改为迁隆州。古镇名。南宋时以迁隆寨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东迁隆峒。后又改置为迁隆州。
亦作鹅头隘。在今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西南五十里永乐乡。《明史·地理志》 融县: “西南有鹅头隘巡检司。” 《方舆纪要》 卷109融县作鹅颈镇。
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北九十里。《舆地纪胜》 卷83随州: “有东、西二梅丘。” 清有巡司驻此。
①在今山西静乐县南。《清一统志·忻州》:天柱山“在静乐县南三里。相传后魏天柱大将军尔朱荣尝过此,因名。山间有金龙泉”。②在今辽宁沈阳城东北。本名东牟山。清太祖努尔哈赤福陵在此,顺治十六年(1659)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