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基村
在今广东番禺市东石碁(棋)镇。《清一统志·广州府二》:石基村“在番禺县东南九十里。本朝乾隆四十七年设永靖营,置游击防守”。
在今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东石基。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于此设永靖营,并置游击防守。
在今广东番禺市东石碁(棋)镇。《清一统志·广州府二》:石基村“在番禺县东南九十里。本朝乾隆四十七年设永靖营,置游击防守”。
在今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东石基。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于此设永靖营,并置游击防守。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位于郑和群礁的西南角,鸿庥岛西。主要由上、下两个珊瑚礁组成,两礁相距约2.5海里。中国渔民向称南乙峙仔、沙仔。1935年公布名称为给予礁。1947年改名南薰礁。
①在今海南省琼海市东北。《寰宇记》卷169琼州乐会县有阴阳山。《方舆纪要》卷105乐会县:阴阳山在“县东北一里。山形奇偶相生,因名”。②在今贵州开阳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21金筑安抚司:阴阳山在“(
北宋政和初筑,在今安徽当涂县南。《宋史·河渠志六》: 政和四年 (1114),工部言,“乞依宗原任太平州判官日已兴政和圩田例,召人户自备财力兴修”。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修路西湖为政和圩。在今安徽
一名石城山。在今河南信阳县东南。《庄子·天运》: “南行者至于郢,北面而不见冥山。”《战国策·韩策一》: 苏秦说韩王曰,“韩卒之剑戟,皆出于冥山”。古山名。又称石城山。在今河南省信阳市东南。战国时为韩
唐太宗末建。在今四川丹棱县城西。宋重修,苏辙有《白鹤寺记》。明永乐初改名白塔寺。在今四川省丹棱县。唐太宗末建。北宋重修,苏轼有《白鹤寺记》。明永乐初改名白塔寺。
原名赤水桥。在今陕西华县西赤水河上。桥身全部以花岗石条砌筑,下桥为七孔拱形石桥,上桥为九孔拱形石桥。据清光绪 《三续华州志》 载: 下桥始建于清顺治十七年 (1660),竣工于康熙六年(1667)。后
即今四川西部雅砻江。《明史·地理志》打冲河中前千户所: “西有打冲河,蛮名黑惠江,一名纳夷江,源出吐蕃,下流入金沙江。”
即窝鲁朵城、 卜古罕城。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上游西岸哈剌巴尔戛逊古城遗址。《辽史·太祖纪》:天赞三年(924),亲征阻卜等部,“九月丙申朔,次古回鹘城,勒石纪功……甲子,诏砻闢遏可汗故碑,以契丹、突厥、汉
在今陕西志丹县西北。《方舆纪要》卷57保安县:九吾山在“县西五十里。上有湫,岁旱不竭”。
在今湖北广水市东北。《舆地纪胜》卷80随州:凤见关“离应山县一百二十里。俗传曾有凤凰现于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