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津关
唐置,属永清县。即今河北霸州市。《旧五代史·世宗纪》: 五代周显德六年 (959) 四月,帝自乾宁军 “驾御龙舟,率舟师顺流而北,首尾数十里。辛丑,至益津关……以益津关为霸州”。即此。
唐置,在今河北省霸州市。五代晋初地入契丹。周显德六年(959年)世宗收复其地,置霸州。与瓦桥、淤口合称三关。北宋时为边防重镇。
唐置,属永清县。即今河北霸州市。《旧五代史·世宗纪》: 五代周显德六年 (959) 四月,帝自乾宁军 “驾御龙舟,率舟师顺流而北,首尾数十里。辛丑,至益津关……以益津关为霸州”。即此。
唐置,在今河北省霸州市。五代晋初地入契丹。周显德六年(959年)世宗收复其地,置霸州。与瓦桥、淤口合称三关。北宋时为边防重镇。
即津湖。在今江苏宝应县南六十里。《三国志·魏书 ·蒋济传》: 文帝 “还到精湖,水稍尽,尽留船付济。船本历适数百里中,济更凿地作四五道,蹴船令聚; 豫作土豚遏断湖水,皆引后船,一时开遏入淮中”。古湖名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位于永登暗沙南4海里。为隐没水下的一群礁石组成。中国渔民向称红草线排、南奈罗角。1935年公布名称为来苏滩。1947年改名乐斯暗沙。
即今陕西商州市西杨斜镇。1946年9月当地解放后设商山蓝行政办事处(县级)治此。
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贵州土司安万铨主持兴修,在今贵州大方县西南四十里。在巉崖绝壁上开凿一条栈道,全长2083米,宽6.7米,行旅称便。易棐《千岁衢碑记》镌于道旁岩壁上,被称为千岁衢磨崖石刻。在贵
即今印度尼西亚之宾坦岛。《元史·英宗本纪》: 至治三年 (1323) 二月,“天寿节,宾丹、爪哇等国遣使来贡”。
即今四川筠连县西北筠连河。《方舆纪要》卷70筠连县: 定川溪 “在县治西北。乱流自山而下,汇积成溪,其下流入石门江,注于大江”。
在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109怀远县: 板江在 “县北十五里。源出北境之扶劳山,经牛头、上瓮、边田诸村,南入大江”。集镇名。在湖南省平江县北部、板江东岸。板江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即今广西平南县东南六十里白马村。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平南县图:东南有白马墟。
在今四川茂县西北、黑水县东南。《新唐书·韦皋传》: 贞元九年 (793),“乃命大将董勔、张芬分出西山、灵关,破峨和、通鹤,定廉城,逾的博岭,遂围维州,搏棲雞,攻下羊溪等三城,取剑山屯焚之”。
亦名草堂寺。在今四川成都市西南五里。隋名桃花寺。唐大历中,崔宁镇蜀,以冀国夫人任氏本浣花女,遂重修之,改名浣花寺。北宋改为梵安寺。《方舆胜览》 卷51成都府: 梵安寺 “在成都县南,与杜甫草堂相接。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