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川郡
即利州。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舆地纪胜》 卷184利州: “前蜀仍为昭武军,后唐平蜀,改郡曰益川,后蜀因之,皇朝平蜀改昭武军为宁武军。”
即利州。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舆地纪胜》 卷184利州: “前蜀仍为昭武军,后唐平蜀,改郡曰益川,后蜀因之,皇朝平蜀改昭武军为宁武军。”
又名壶丘。春秋时晋邑。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六十余里东滩村。《左传》: 襄公元年 (前572),“晋人以宋五大夫在彭城者归,置诸瓠丘”。杜注:“河东东垣县东南有壶丘。”古邑名。又称阳壶、阳胡。春秋晋邑。在
北宋置,属穰县。即今河南镇平县治。
南宋改迁隆寨置,属邕州。治所在今广西宁明县东那堪乡迁隆村。后改为迁隆州。古镇名。南宋时以迁隆寨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东迁隆峒。后又改置为迁隆州。
即今福建顺昌县北仁寿。民国时有县佐驻此。
①在今山西吉县西北。《明一统志》卷20平阳府:平渡关“在吉州西北一百二十里,临黄河”。明置巡司于此。②即今山西大宁县西南平渡关。《清一统志·平阳府一》:平渡关“在吉州城西北九十里。临黄河,为津济要口”
指 《尚书·禹贡》 所述大河下游河道。与《山经》 河水、《汉书·地理志》 河水同为先秦时代大河下游河道之 一。宋程大昌 《禹贡山川地理图》:“今有禹河、汉河对出图。” 《禹贡·导水》: “东过洛汭,至
西汉元封二年 (前109) 置,属益州郡。治所在今云南宜良县北古城附近。三国蜀属建宁郡。南朝梁末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云南省宜良县东北、南盘江北岸。属益州郡。三国蜀汉属建宁郡。南朝梁废。
在今河南登封市西北。为嵩山之西部。《山海经·海内东经》:“颍水出少室,少室山在雍氏南。”《水经·颍水》:“颍水出颍川阳城县西北少室山。”《魏书·地形志》 阳城郡阳城县:“有少室山。”《元和志》卷5登封
清置,属天津县。在今天津市北。清设把总驻守。
北齐时建。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南城宫内。《北史·齐后主纪》 载: “乃更增益宫苑,造偃武、修文台。其嫔嫱诸院中,起镜殿、宝殿、玳瑁殿,丹青雕刻,妙绝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