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连山
在今贵州长顺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21金筑安抚司:百连山在“(麻响长官)司北二里”。
在今贵州长顺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21金筑安抚司:百连山在“(麻响长官)司北二里”。
①即白马津。在今河南滑县东北。为战国时黄河津渡处。《战国策·燕策二》:苏代说燕王曰:“决白马之口,魏无济阳”,即此。②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水经·江水注》:“江水自彭城矶东径如山北,北对隐矶,二矶之间
①唐、五代方镇名。唐咸通后改岭南西道节度使置,治所在邕州 (今广西南宁市南郁江南岸)。五代南汉辖境相当今广西大部及越南部分地。北宋初废。②五代南唐升元六年 (942) 置,治所在天长市 (即今安徽天长
元改邵雍故居为九真观。在今河南洛阳市定鼎路洛河桥南的安乐窝村。祠东华、帝尹、正阳、纯阳、海蟾、重阳、丹阳、长真、长春等九人。今仍祀邵子。
一作牌租阿巴特。即今新疆伽师县。清道光 《新疆识略》 卷3喀什噶尔: 牌素巴特在 “城正东一百六十里”。光绪二十九年 (1903) 于此置伽师县。
即今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西北卡斯克连河。清徐松 《西域水道记》 卷4: “哈什柯楞水二源并发而汇,东北流七十余里,又北流百六十里入伊犁河。”
南齐置,属高兴郡。治所当在今广东化州、廉江、遂溪等市县境。隋开皇时废。
指今渤海海域。《史记·司马相如传》 载《子虚赋》 有 “浮勃澥游孟诸” 之语。《集解》: “ 《汉书音义》 曰: ‘海别枝名也。’”《索隐》: “案 《齐都赋》 云: ‘海傍曰勃,断水曰澥’ 也。”
在今河南西平县西南百里。《方舆纪要》卷50西平县: 诸石山 “势甚高峻。其南曰云庄山。近志云,汝水源出二山间,盖汝水故流变易,后世即以二山谿谷之水,且为汝水源耳”。
唐安西都护府地。在今新疆温宿县东北(一说在今拜城县东赛里木)。《新唐书·地理志》 引贾耽 《四夷路程》: “安西西出柘厥关渡白马河,百二十里至俱毗罗城。”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东北,一说在今新疆
即抱犊山。在今河北鹿泉市西八里。《寰宇记》 卷61获鹿县: “萆山,今名抱犊山。韩信伐赵,使轻骑二千人持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遂呼为萆山。” 《金史· 地理志》: 获鹿县 “有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