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河镇
即今山东诸城市东北百尺河镇。当百尺河滨。为通高密要道。《清一统志·青州府二》:百尺河桥“在诸城县东北四十里”。
在山东省诸城市东北部。面积125.2平方千米。人口5万。镇人民政府驻百尺河,人口 4700。该村始建于明初,村北有河,水清且深达百尺,称百尺水,后称百尺河,村由河得名。1951年属诸城县十五区。1958年建百尺河公社,1984年置镇。产小麦、玉米、大豆、黄烟、棉花、花生等。有阀门、管件等厂和建筑安装公司。平日公路斜贯境内。白龙山古时曾为中草药集散地。
即今山东诸城市东北百尺河镇。当百尺河滨。为通高密要道。《清一统志·青州府二》:百尺河桥“在诸城县东北四十里”。
在山东省诸城市东北部。面积125.2平方千米。人口5万。镇人民政府驻百尺河,人口 4700。该村始建于明初,村北有河,水清且深达百尺,称百尺水,后称百尺河,村由河得名。1951年属诸城县十五区。1958年建百尺河公社,1984年置镇。产小麦、玉米、大豆、黄烟、棉花、花生等。有阀门、管件等厂和建筑安装公司。平日公路斜贯境内。白龙山古时曾为中草药集散地。
在今广西平乐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07平乐县:“四十里山在府东北龙平巡司南十里,周四十余里,因名。为富、贺往来要路,近设三堡,以为戍守。”
又称南大庙。在今黑龙江宁安市西南渤海镇之西南。旧址为唐渤海国时期寺庙,渤海政权灭亡后,寺毁,但大石佛犹存,故称石佛寺。清康熙初重建,称为兴隆寺。咸丰十一年再次重建。有院落三重,规模宏敞。今存马殿、关帝
①在今山东新泰市东南十五里。《国语·晋语》: “范献子聘于鲁,问具山、敖山”,即此。今俗称青云山。②在今河南荥阳市北。《尚书·序》: “仲丁迁嚣。” 《史记·殷本纪》: “帝中丁迁于隞。” 《索隐》:
在今江西丰城市西南。《清一统志·南昌府》 “大江口巡司”条下:“又旧有江浒口巡司,在县西南早禾洲。明宣德四年置。今裁。”在今江西省丰城市西南。明于此置巡检司。
在今湖北武昌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76武昌府: 鲁湖 “在府西南八十里。南接釜头湖,西抵金口垱”。又称卤湖。在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南部、长江右岸。属沉溺型河迹洼地湖。湖面海拔21米,原有面积77.1平
在今安徽宣州市东南三十里孙家埠附近。《舆地纪胜》 卷19宁国府: 温城 “在宣城县东二十余里。唐刺史温璋所筑。大中十二年置营于此”。
北魏孝昌中置,为襄州治。治所在北平县(今河南方城县东南)。后改为北南阳郡。北魏孝昌中置,治北平县(今河南方城县东南)。后改名北南阳郡。西魏废。
亦称旱河。即今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南之甘河。《清一统志·黑龙江》:甘河“在布特哈西北五百二十里。源出西北兴安岭,东南流入嫩江”。民国《黑龙江志稿》卷3:甘河“在(嫩江)县西南(会口距县十五里), 自布西
在今甘肃环县南。《资治通鉴》: 唐大历十二年 (777) 九月,“吐蕃八万众军于原州北长泽监,己巳,破方渠,入拔谷”。即此。
即今陕西子洲县西周家崄镇。清光绪《绥德州志》 卷2 《堡寨》: 周家崄镇 “在城西一百二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