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港
①在今天津市蓟县南。《方舆纪要》卷11蓟州:白龙港在“州南七十里,亦曰白龙江,绕桃花山下,泃河、沽河诸水皆汇焉。入宝坻县界亦名潮河,以河通潮汐也”。
②在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原川沙县东北。为由县入海之口,是当时赴口外新涨之横沙岛渡口。清光绪《川沙厅志》卷3:白龙港“自八团钦塘东流,过圩塘水洞,达凌家洪入海”。
①在今天津市蓟县南。《方舆纪要》卷11蓟州:白龙港在“州南七十里,亦曰白龙江,绕桃花山下,泃河、沽河诸水皆汇焉。入宝坻县界亦名潮河,以河通潮汐也”。
②在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原川沙县东北。为由县入海之口,是当时赴口外新涨之横沙岛渡口。清光绪《川沙厅志》卷3:白龙港“自八团钦塘东流,过圩塘水洞,达凌家洪入海”。
即今河北安新县。《水经·易水注》: “渥洞口水侧有浑渥城。” 即此。
即浩子口。今湖北潜江市西四十六里浩口镇。
1913年依前金衢严道改置,属浙江省。治兰谿县 (今浙江兰溪市)。1917年移治衢县 (今浙江衢州市)。辖境约当今浙江东阳、盘安、永康以西,淳安、桐庐、浦江、义乌以南,仙霞岭、武义江以北地区。1927
明筑,在今甘肃金塔县东南。《清一统志·肃州》: 金塔寺堡 “在州东北一百里,即明金塔寺城也”。
亦作北峡关。即今安徽桐城县北大关镇。《舆地纪胜》卷46安庆府:北硖关“在桐城县北六十里”。《方舆纪要》卷26桐城县:北硖关“以北硖山而名。道出舒城,有巡司戍守。亦为北硖镇”。
又称文庙。在今江苏南京市中华门内秦淮河北岸贡院街。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始建于北宋景祐元年(1034),称文宣王庙。南宋初毁于兵火,绍兴年间重建,为建康府学,同时建贡院,为科举考场。元为集庆路学。明
清改山西布政使司置,治所在太原府(今山西太原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简称晋,别称山右、河东、三晋。在中国中部,位于黄土高原东端太行山与黄河中游峡谷之间。因地处太行山之西得名。面积15.6万平方千米。人
元置,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付答河口以下。元 《经世大典》: 辽阳等处行中书省所辖狗站有 “卑里真站”。明改别儿真站。
在今四川资中县东。《方舆纪要》 卷67资县: 珠江驿 “在县治东一里。水道所经也”。
在今广西崇左县东北一百三十里驮卢村。《明一统志》 卷85太平府: 渌涳山 “在陀陵县治东。山下有水,可引溉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