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峰
①在今安徽歙县西北,为黄山诸峰之一。唐李白有《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鹤峰旧店》诗。
②在今广东惠州市东北五里东江滨。《舆地纪胜》卷99惠州: 白鹤峰“在归善县之北, 相传称惠阳为鹤岭者以白鹤名峰。皇朝绍兴中,苏轼安置惠州, 卜居于此”。又《清一统志·惠州府》:东坡故居“在归善县北白鹤峰。宋苏轼谪惠州时卜居于此。其迁居诗引云:绍圣元年至惠州, 寓合江楼,寻迁于嘉祐寺。二年复迁合江楼月余,复归嘉祐寺。时方卜筑白鹤峰上, 新居成, 庶几少安”。
①在今安徽歙县西北,为黄山诸峰之一。唐李白有《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鹤峰旧店》诗。
②在今广东惠州市东北五里东江滨。《舆地纪胜》卷99惠州: 白鹤峰“在归善县之北, 相传称惠阳为鹤岭者以白鹤名峰。皇朝绍兴中,苏轼安置惠州, 卜居于此”。又《清一统志·惠州府》:东坡故居“在归善县北白鹤峰。宋苏轼谪惠州时卜居于此。其迁居诗引云:绍圣元年至惠州, 寓合江楼,寻迁于嘉祐寺。二年复迁合江楼月余,复归嘉祐寺。时方卜筑白鹤峰上, 新居成, 庶几少安”。
在今陕西横山县东响水镇北无定河上。清康熙 《延绥镇志》 卷1: “昔河广半里,水从崖落。明成化中,有僧从水底凿通二窟,河流其下,人行崖上为石梁,是为下响水桥,其上响桥亦然。今旁两窟崩,惟中一窟存,河水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 (978) 升星子镇置,属江州。治所即今江西星子县。《舆地广记》 卷24南康军星子县: “昔有星坠水化为石,县镇盖因石为名。” 七年 (982) 于县置南康军。元为南康路治,明清为南
苻秦置,在今陕西宜川县东北。《元和志》卷3丹州:“后魏文帝大统三年,割鄜、延二州地置汾州,理三堡镇。废帝以河东汾州同名,改为丹州。”(1)古镇名。十六国前秦置,在今陕西省宜川县东北。西魏大统元年(53
北宋置,属确山县。在今河南确山县境。(1)在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东北部。面积41平方千米,人口2.6万。镇人民政府驻石子,人口 1000。唐为清溪县治,清同治时置石子镇。以镇西石子桥得名。1949年为石
今广东梅县东北松口镇。明置丰顺巡司于此。《方舆纪要》卷103程乡县“太平镇”条内:“县西北百二十里有丰顺巡司,嘉靖末置。隆庆初筑城周二里有奇,以通判驻守,寻以盗平还郡。崇祯初复增设官军汛守。”
即比如宗。今西藏比如县。“纳雪”藏语意为那曲河下游。
一作濑湖。在今广西平乐县西南。为战国时楚关隘。《史记·甘茂列传》:“越国乱,故楚南塞厉门,而郡江东。”《正义》:“刘伯庄云:厉门,度岭南之要路。”又作濑胡、濑湖。战国楚关隘。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平乐县西
亦作杂曲卡。又名色许。即今四川石渠县。《清史稿·四川土司传》:光绪三十四年(1908),赵尔丰率兵平定德格土司之乱, “匪窜杂渠卡”。即此。
隋开皇十六年(596)置,属深州。治所在今河北饶阳县东北三十五里。《元和志》卷17:“盖因东北芜蒌亭为名。”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621)复置,仍属深州,贞观元年(627)废。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
即今浙江台州市东南海中下大陈岛南三小岛。明《郑和航海图》作“三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