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盐井
①在今四川盐源县。清时有把总驻守。1951年盐源县迁治于此。
②在今云南大姚县西北石羊镇。《方舆纪要》卷116姚安军民府:白盐井“有盐课提举司,旁有九井,曰观音、曰旧、曰界、曰中、白灰、曰尾、曰白石谷、曰阿拜、曰小, 皆产盐,为公私之利。《滇略》:羝羊石在司西里许,蒙氏时,有羝土,驱之不去,掘地得滷泉,因名白羊井,后讹为白盐云。明初上爨自久作乱,官军败之于白盐井,遂进败贼于东山箐”。明置白盐井巡司。
在今云南省大姚县西北。盛产井盐。元置盐课提举司于此。
①在今四川盐源县。清时有把总驻守。1951年盐源县迁治于此。
②在今云南大姚县西北石羊镇。《方舆纪要》卷116姚安军民府:白盐井“有盐课提举司,旁有九井,曰观音、曰旧、曰界、曰中、白灰、曰尾、曰白石谷、曰阿拜、曰小, 皆产盐,为公私之利。《滇略》:羝羊石在司西里许,蒙氏时,有羝土,驱之不去,掘地得滷泉,因名白羊井,后讹为白盐云。明初上爨自久作乱,官军败之于白盐井,遂进败贼于东山箐”。明置白盐井巡司。
在今云南省大姚县西北。盛产井盐。元置盐课提举司于此。
在今湖北房县东。《方舆纪要》卷79房县:汤池关在“县东十里。相近有大、小汤池,故名”。
在今四川屏山县西北龙华镇。清乾隆《屏山县志》卷1:龙溪乡在“县西北八十里,有观音、龙华二场”。咸丰元年(1851)设平安营于此。
古道名。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北。《寰宇记》卷6灵宝县: “晋王斜路,即 《汉书·地理志》 函谷关路也。西接湖城县,东至此县界六十一里。已废。开皇九年,晋王自扬州回,复此路,因名晋王斜路。”
①西汉置,属汝南郡。治所即今河南息县。《汉书·地理志》 新息县注引孟康曰: “故息国,其后徙东,故加新云。” 魏晋为汝南郡治。南朝宋分置南北二县: 南新息县治所即原新息县,先后为汝南郡、西豫州、淮州治
在今贵州瓮安县东。《方舆纪要》 卷121瓮安县: 乾溪寨 “或云元所置乾溪吴地等处长官司也,明初废为砦”。又称乾坪寨。在今贵州省瓮安县东。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李应祥攻破乾溪寨等地,即此。
①即今山东之马颊河。《汉书·沟洫志》:鸿嘉四年 (前17) 河溢,“河堤都尉许商与丞相史孙禁,共行视,图方略。禁以为今河溢之害,数倍于前决平原时。今可决平原金堤间,开通大河,令入故笃马河”。《汉书·地
在今山东德州市东北。一说在今平原县东南。《后汉书·袁绍传》:初平三年(192),公孙瓒“遣兵至龙凑挑战,绍复击破之”。即此。古黄河渡口。在今山东省德州市东北。为军事要地。《资治通鉴》:东汉初平三年(1
东汉改㡉县置, 属东莱郡。 治所在今山东龙口市东南。 三国魏复为㡉县。东汉时改㡉县置,治今山东省龙口市南。属东莱郡。三国魏复改㡉县。
在今浙江慈溪市东南二十八里鸣鹤镇。《舆地纪胜》 卷11庆元府: 鸣鹤山 “在慈溪县西北六十里,耆老相传: 昔有鹤栖于此,一旦飞鸣冲天而去”。
在今江西星子县北三十五里庐山中。清光绪 《江西通志》 卷54南康府: 康王谷 “一作钊城,盖周康王名也。或作康阳。梁刘孝绰酬陆倕诗,‘乍观秦帝石,复憩周王城’。即指此。《旧志》 作楚王谷”。有谷帘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