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泥州
元至正末改白泥等处长官司置,治所即今贵州余庆县。明洪武十七年(1384)改为白泥长官司。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改白泥等处长官司置,治今贵州省余庆县。属播州军民安抚司。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又复为白泥长官司。
元至正末改白泥等处长官司置,治所即今贵州余庆县。明洪武十七年(1384)改为白泥长官司。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改白泥等处长官司置,治今贵州省余庆县。属播州军民安抚司。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又复为白泥长官司。
今蒙古国前杭爱省塔沁河。《明英宗实录》: 正统九年 (1444) 九月,“得蒙古降人言,也先住于堆·塔出晃忽槐地,拟分兵南侵”。
在今福建安溪县东。《明通鉴》:正统十三年(1448)十二月,邓茂七攻泉州,知府熊尚初“提民兵数百,与晋江主簿史孟常、阴阳术杨仕弘分统之,拒于古陵坡,兵败,三人皆败死”。即此。在福建省安溪县东。《明通鉴
①北宋置,属中江县。在今四川中江县南兴安乡 (磨子桥)。②北宋置,属肥乡县。即今河北肥乡县西二十里辛安镇乡。③北宋置,属黄岩县。即今浙江台州市路桥区。④金置,属禹城县。在今山东禹城市北。⑤清置,属长岭
在今河北兴隆县东七十五里,半壁山下。清乾隆初于此设巡司。在河北省兴隆县东南部。面积131平方千米。人口2万。镇人民政府驻半壁山,人口 1170。以镇东大槐山形似半面山得名。1956年设乡,1958年改
即今广西贺县东南一百里信都镇。《宋史·南汉刘氏世家》: 北宋开宝三年 (970),潘美等围贺州, “ (刘) 遣大将伍彦柔领兵赴贺, 美等以奇兵伏南乡岸”。擒伍彦柔。即此。(1)古镇名
在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北。《左传》:文公十六年(前611 ),楚伐庸“自庐以往廪同食,次于句澨”。即此。春秋楚地。在今湖北省丹江口市西北。《左传》文公十六年(前611年):楚人伐庸,“次于句澨,使庐戢棃侵
明永乐十三年(1415)置,属安府。治所在今越南中部义静省境。宣德二年(1427)以后入安南。
又作独山、阿布兰山。即今新疆尼勒克县南阿布热勒山。清徐松《西域水道记》卷4:哈什河“又西经阿布喇勒山北。阿布喇勒者在惠宁城正东,自城闉东眺,孤嶂高耸,众峰皆断。故谚曰独山焉”。
在今台湾省南投县东南,与花莲县交界处。中央山脉最高峰,海拔3805米。布农语原称此山为马博拉斯,意即“白发”,喻冬季山顶多积雪。后以神话传说,少女秀姑入山取宝冻死山中,故名。在台湾省本岛中部,南投、花
在今湖北大悟县东南。《水经·江水注》:“江之左有武口,水上通安陆之延头。”《宋书·谢晦传》:元嘉三年(426),谢晦兵败, 自江陵北逃,“至安陆延头,为戍主光顺之所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