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沔峡
在今陕西西乡县东五十里。《清一统志·汉中府一》:白沔峡“一名白面峡。汉水所经”。魏源《圣武记》卷10:嘉庆七年(1802)“贼(指白莲教徒)已改趋白沔峡,夜渡汉北,官军仅追歼其后队二百”。即此。
在今陕西西乡县东五十里。《清一统志·汉中府一》:白沔峡“一名白面峡。汉水所经”。魏源《圣武记》卷10:嘉庆七年(1802)“贼(指白莲教徒)已改趋白沔峡,夜渡汉北,官军仅追歼其后队二百”。即此。
北宋置,属番禺县。在今广东番禺市西北钟村镇之谢村东南胜石坊附近。
在今广东仁化县北。《方舆纪要》卷102仁化县: 青云峰在 “县北五十里。高耸凌云,一水萦回,四山环拱”。
一名护当城。即今河南西华县西北护挡坡。《元和志》 卷8西华县: 集粮城 “在县西十里。魏使邓艾营田,筑之贮粮,故名”。
原名黄火镇。即今安徽繁昌县西南三十里黄浒镇。有黄浒河,北至荻港入江,隔河对岸为铜陵县界。《方舆纪要》 卷27繁昌县: 黄浒镇 “浒一作火。有黄火河,汇于荻港”。在安徽省繁昌县西南部、黄浒河北岸。面积3
元置,属思州安抚司。治所在今贵州镇远县西。明洪武初并入镇远金容金达长官司。元置,治今贵州省石阡县东北。属思州宣抚司。后废。
西汉置,属右北平郡。治所在今河北东北部。东汉废。
一作崤陵。即殽山。在今河南洛宁县北六十里。《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殽有二陵焉”。杜注:“犬阜曰陵。”
在今青海大柴达镇南。民国汪公亮《西北地理》第五节:青海柴达木戈壁区有巴哈柴达木。
在今上海市金山县东南张堰镇南。《水经·沔水注》: 谷水 “东出五十里,有武原乡,故越地也。秦于其地置海盐县。《地理志》 曰,县故武原乡也,后县沦为柘湖”。《舆地纪胜》 卷3嘉兴府: 柘湖 “在华亭县南
即今贵州金沙县东北安底镇。清咸丰四年(1854)王三鲊疤在安底率众起事,称“缘人”起义。后幺老王阵亡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