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白水山

白水山

①即泉山。在今辽宁瓦房店市复州城镇南五十里。《资治通鉴》:唐咸亨三年(672)讨高丽酋长剑牟岑叛军,十二月,“高侃与高丽余众战于白水山,破之”。《新唐书·高丽传》 高侃作高偘,白水山作泉山。

②在今浙江余姚市西南。《方舆纪要》卷92余姚县:白水山“在县西南六十里。山壁峭立,有泉四十二道,投空而下,四面不绝。因名。其岭亦名瀑布岭,为四明山之西址”。

③在今福建邵武市东。《方舆纪要》卷98邵武府邵武县:“白水山在府东百二十里。山势高耸,上有瀑布悬流, 凡数十丈,状如匹练。相对者曰九台山,亦有瀑布泉。”

④又名泉山。在今广东增城市东。《寰宇记》卷157引《广州记》曰:“增城白水山有五距鸟。”《清一统志·广州府一》:白水山“在增城东二十里,高二百丈,周二十里,山巅有瀑布如练,故名。……即泉山,后人传写讹合白水二字为一也”。


(1)古山名。又称泉山。在今广东省增城市东。北宋苏轼《游白水山佛迹岩记》:“白水山,罗浮之东麓也。有悬泉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旁有巨人迹数十,谓之佛迹岩。”(2)在浙江省余姚市南。有峰曰三台山,悬崖峭壁,奇石林立,峰间有瀑布如悬河,飞瀑注壑,奔腾澎湃,极为壮观。所产茶以香醇著称,名瀑布茶。瀑旁有潺湲洞,相传白公曾隐居于此,因又名白水宫,俗名又称白水冲。


猜你喜欢

  • 武江县

    ①唐贞观十二年 (638) 置,属笼州。治所在今广西扶绥县境。唐末废。②即武功县。治所在今四川剑阁县西南武连镇南五里。《南齐书·州郡志》 作 “武江” 县。

  • 崆峒岛

    即今山东烟台市东北海中崆峒岛。《清一统志·登州府》: 崆峒岛 “相近有栲栳岛、浮山岛、双岛”。

  • 赤湾汛

    在今广东深圳市蛇口西赤湾。清于此建左、右炮台,为新安县门户。

  • 倭尔齐噶珊

    亦名窝儿七。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东岸切尔内角附近。清初属宁古塔将军。康熙 《皇舆全览图》: 黑龙江下游东岸有“窝儿七噶山”。后属三姓副都统。光绪 《吉林通志》卷17: 混同江南岸,东

  • 保安左卫

    明永乐十五年 (1417) 改天策卫置,属后军都督府。治所在顺圣川 (今河北阳原县东北东城)。十七年 (1419) 移治西沙城,二十年 (1422)又移治怀安卫城 (今怀安县东南旧怀安)。宣德五年(1

  • 大加蜡

    即大加纳。今台湾省台北市的旧称。又作大加蚋、大佳腊、大嘉腊。今台湾省台北市的原始名称,系土著平埔族语的音译,意即“平坦浸水之地”。大致包括今台北市区的大部以及内湖区的平原地带。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

  • 施口

    即今安徽肥东县南施口,南淝河入巢湖处。《水经· 施水注》: “施水又东径湖口戍,东注巢湖,谓之施口也。” 清嘉庆 《合肥县志》 卷3: 施口 “俗名西口。在城东南五十五里,肥水入巢湖要口”。

  • 大通监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置,治所在交城县(今山西交城县)。天圣元年(1023)改为交城县。明道二年(1033)复置,宝元二年(1039)属太原府。金废。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置,治交城县(今山

  • 扎赉诺尔

    即今内蒙古满洲里市东南扎赉诺尔矿区。《清史稿·地理志》:胪滨府有扎赉诺尔车站,为中东铁路车站之一。此地早在20世纪40年代即有古人类头骨和古动物化石出土。古人类头骨化石经考古学家认定为“扎赉诺尔人”。

  • 阳江厅

    清同治九年(1870)改阳江直隶州置,属广东省。治所即今广东阳江市。辖境相当今广东阳江、阳东、阳西等市县地。光绪三十二年(1906)复升为直隶州。清同治五年(1866年)升阳江县置,治今广东省阳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