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在今浙江杭州市西灵峰山下。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卷9:灵峰寺“故名鹫峰禅院,晋开运间吴越王建。宋治平间改赐今额”。②今湖北黄梅县东北乌牙山。明曹学佺《名胜志》:“乌牙山上有灵峰院唐白居易所撰碑。”
①又称东路中后旗。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设,属蒙古车臣汗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肯特省中巴颜西。②原属土谢图汗部,清雍正九年(1731)改属赛音诺颜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扎布汗省察干海尔汗一带。
即今四川万县市西南分水镇。明正德《夔州府志》卷6:“分水公馆在县西百里。弘治十年建。”
即今广西贺县治。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贺县图:西北有八步墟。1952年贺县由贺街迁此,改为八步镇。
在今甘肃武威市西北。1957年以来其地发现新石器晚期至青铜器时代早期齐家文化遗址。在发掘700平方米内有半地穴式房屋、墓葬、窑穴、石器、玉器、红铜器等。
在今四川茂县西北。《方舆纪要》卷73茂州“长宁堡”条内:“《边略》:嘉靖十四年,抚臣宋沧克平茂州鸡公寨。十五年长宁等处深浅诸蛮声言复仇,备兵使者朱统督官兵剿平之。”即此。在今四川省茂县西北。明嘉靖十四
①北宋政和五年 (1115) 置,治所在黎阳县(今河南浚县东)。金皇统八年 (1148) 改为通州。天德三年 (1151) 复为浚州。元初省黎阳县入浚州,属真定府。至元二年 (1265) 属大名府。明
又名连城山。在今陕西汉中市西北。《方舆纪要》卷56褒城县:连城山“相传汉王所凿,亦名汉王山”。在陕西省汉中市城区西北、石门水库东。传为汉王刘邦练兵处得名。因有十二峰连接如城垒,又称十二连城、连城山。秦
①洛水支流。源出河南栾川县伏牛山北麓,东北流至偃师县南入洛水。《山海经·中山经·中次二经》:“蔓渠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伊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洛。”《汉书·地理志》 弘农郡卢氏县:“熊耳山在东,
①西汉置,属五原郡。治所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境。东汉废。②西汉置,为武都郡治。治所在今甘肃西和县南仇池山东麓。东汉改为武都道。东汉末氐族杨驹徙居于此。三国时复为武都县。西晋后废。③南朝宋侨置,为武都